從“新財富500富人榜”上榜富人所處的區域看,廣東、浙江一直是上榜富人的主產地,這得益于兩地外向型經濟的發展,以及廣東金融、地產等行業的發展帶動當地富人人數與財富增長。而近年,隨著原材料的價格上漲等原因,兩地企業的利潤率開始降低,2008年的資產泡沫破裂更使房地產富人財富嚴重縮水;與此同時,山西的煤炭老板、河北的鋼鐵老板等資源行業富人紛紛崛起。富人結構的分散化,顯示中國的財富正演繹一條從沿海向內地擴散的路徑,這將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更趨均衡。
經濟結構不均衡導致
廣東富人大起大落
歷來是富人迭現之地的廣東和浙江,今年上榜富人的人數均較去年增加了2人,但廣東富人的人均財富較去年大幅下滑56.7%,降幅遠高于浙江富人19.1%的跌幅。兩地富人今年人均財富差距較去年大幅收窄(表1),由去年41.1億元下降到今年的5.5億元,說明兩地富人的差距出現了較大程度的遞減。
兩地富人的行業結構可以解釋這種現象。歷年以來,廣東富人主要來自房地產、金融等行業,此次這兩個行業上榜的富人達到33人,占廣東上榜總人數的34.4%,他們的財富總額為1287.7億元,占廣東富人財富總額的41.7%,而房地產、金融恰恰是去年人均財富下降最快的行業之一,降幅分別達到52.5%和61.8%,從而拖累了廣東富人的整體表現。相對而言,浙江富人的行業結構較為分散,來自金融和房地產行業的富人僅有12名,占該省上榜總人數的16.9%,70%以上的富人基本分布在日用消費品、機械與電氣設備、耐用消費品等去年人均財富降幅相對較少的行業。這或許顯示,在經濟結構轉型的道路上,廣東要繼續保持領先優勢將面臨更大的挑戰。
富人分布由集中趨向分散,
地區首富身家仍然懸殊
從人數來看,今年上榜富人人數居前五名的省份依次是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這五地上榜富人達319人,占比63.8%,而去年這一比例為71.6%,說明富人的分布有所分散。今年青海、西藏兩地仍然無人上榜。
從擁有的財富總額看,廣東、江蘇、浙江、上海、北京分列前五,五地富人共擁有的財富為10636.5億元財富,占500富人財富總額的比例為65.3%,低于去年的71.5%,同樣說明財富有分散的趨勢。這五個經濟領先省份的上榜富人人均財富為33.3億元,高于富人榜人均財富32.6億元的水平。此五地不但人均財富領先,而且經常是超級富人迭現之地,今年的首富沈文榮就來自江蘇。
從各地首富的身家排名看,江蘇、上海、廣東、山東分列前四(表2)。今年排在首位的江蘇首富沈文榮身家相當于安徽首富余漸富的近14倍,地區首富身家懸殊仍然顯著。黃光裕的落榜,則使北京首富的排名由去年的第二名滑落到了今年的第八名。
民企匯入中國資本輸出大潮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原材料的價格上漲,下游制造業的富人財富增速變緩,廣東、浙江等地富人尤其受到影響,與此同時,山西的煤炭老板、河北的鋼鐵老板等資源行業富人紛紛崛起。今年的富人榜上,來自山西、河北的富人分別占30席,較去年的23位有所提升。
如今,不僅其他行業的富人向資源行業擴張,如在農牧漁行業,劉漢元、管亞梅夫婦的通威集團進入了新能源領域的多晶硅生產行業,趙永亮的東達蒙古王集團進入了煤炭行業;一些富人還匯入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潮,赴海外收購資源,如張志祥的建龍集團通過華夏建龍參股了澳大利亞的IMX資源公司,李黑記的東嶺集團在墨西哥、澳大利亞開發鉛鋅礦和銅礦,袁志倫家族的博賽礦業收購了圭亞那的歐邁礦業等等。民營企業由過去的“中國制造”產品“走出去”邁向中國資本“走出去”,不僅將擴大中國在全球資源領域的話語權,更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體現與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