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亦君 實習生 王娟
190.52億元人民幣,這是截至目前,中國紅十字會在去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接收捐贈款物的總和。在淚痕未干的土地上,災后重建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如何將百億元捐款迅速有效地投入到災后重建中去,這讓中國紅十字會經受史無前例的挑戰。
4月下旬,中國青年報記者跟隨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四川災后重建考察團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德陽市、綿陽市,并就善款的下撥方式、速度、透明度等問題采訪了相關負責人。
材料有一處錯誤,就要打回去重新申請
四川省彭州市新興鎮陽平村村民宋興珍今年3月搬入新建住房,全家5口人,按人均30平方米的標準,新建住房150平方米,建房資金共10.5萬元。記者看到,在她家新房大門的墻上釘著中國紅十會援建博愛新村項目的標志牌,上面有重建資金的來源,其中紅十字會捐助1.5萬元。
像博愛新村這樣的災后重建項目,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已經通過與四川省、甘肅省、陜西省簽訂援助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備忘錄或協議書的形式將接收的捐款逐漸下撥。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以下簡稱賑救部——記者注)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后,成了紅十字會最繁忙的部門。總會賑救部部長、應急工作辦公室主任王平介紹,災后重建項目的申報是從當地衛生、教育行政部門經過實地考察后,填寫重建項目審批表開始的。在這些項目審批表上,除了基本信息外,還需要鄉鎮人民政府、縣紅十字會、縣人民政府、市紅十字會、市人民政府,和省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或其他援助方地方紅十字會的意見和公章。
在一份陜西省鳳翔縣彪角鎮老營村“紅十字博愛新村”審批表上,記者看到,從彪角鎮人民政府去年7月23日蓋第一個章,到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去年8月7日蓋項目審批表上的最后一個章,一共用了15天。據介紹,兩周蓋6個章,在項目審批表的上報中算是相當快的了。
“以前,項目審批表完成后,要連同反映受災情況的照片等資料一起郵寄到總會賑救部,由賑救部協調當地紅十字會和工作小組進行審批核實。”該部門的工作人員說。去年10月,總會給在成都設立的駐川恢復重建辦公室刻制了專門印章,賦予他們代表總會給審批表蓋章的權力,審批工作快了很多。
至于項目的整體預算和申請紅十字會援助金額的確定,王平表示,都是有標準的,“比如重建一所學校,我們會根據學校人數、班級數和教學面積等根據教育部的標準來計算,當然還要綜合考慮它的震前規模和今后發展的問題。”
審批表和上交材料核查無誤后,賑救部草擬一份撥款請示,交給總會領導會簽,最后到達財務部。財務部進行最后一輪審查,審批后就可以撥款了。在審批過程中,只要發現提交上來的材料有一處錯誤,就要打回去重新申請。
撥付捐款為何剛過半
記者注意到,民政部3月20日在官方網站上發布的《汶川特大地震救災捐贈款物及使用情況公告》顯示,截至2月28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共接收捐款47.79億元,已向災區撥付、使用25.72億元,撥付率只有53.8%。
對此,王平說,他們是根據災后援建項目的進展進行資金撥付的,未撥付資金里包含著已經撥款項目的25%的余款。據了解,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四方協議書規定:“協議經各方簽字生效后,甲方(即中國紅十字總會或援建省紅十字會)首付項目款75%至乙方,工程竣工、驗收合格后再支付余款的25%。”
另外,“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撥付辦法”,除了四川6個重災區由總會直接把資金打到受援州、市紅十字會的賬戶中外,甘肅、陜西兩省的災后重建項目資金都要先撥付到省紅十字會,再由省紅十字會層層向下撥付,這也需要一些時間。
“曾經有一段時間國家要出一個關于重建審批的規劃,我們等國家和地方規劃就等了一陣,這些都使重建資金的撥付不同程度地延后了。”王平說。
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籌資與財務部部長、財務總監查慧勤說,重建項目審批嚴格按照程序來進行是為了確保每一筆善款不被浪費,也是出于對捐贈人的尊重。“一定要簽好協議、審查到位了我們才能撥款,不要太追求撥付率,撥付得太快反而是對捐贈人的不負責”。
捐款去向何時能全部透明
5月6日,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做客央視網時表示,截至目前,社會各界為地震災區的捐贈款物總計達到760多億元。有一些愛心人士把捐贈款物直接送到災區群眾手中,這些無法統計。
竇玉沛說,由于現在災后重建都在規劃和實施過程中,可能公布捐款的使用效果還要過一段時間,但是肯定要對廣大捐贈者有一個交代。
記者注意到,去年五六月,為加強和規范救災捐贈款物的管理和使用,國務院辦公廳、民政部相繼出臺了相關文件規定,民政部和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華慈善總會等全國性社會組織以及各省(區、市)要定期(每月不少于一次)向社會公告捐贈資金撥付使用情況。
而記者近日多次登錄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官方網站發現,“款物使用情況公示”“捐贈信息查詢”兩個欄目,一直不能使用。
如何實現捐贈信息公開透明、使捐贈人明白自己所捐善款的具體流向,中國紅十字會副會長郭長江對記者表示,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一直在做這方面的工作,近期將印發一本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名錄,災后恢復重建項目將被詳細記錄。
作為總會財務總監,查慧勤十分關注總會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據她介紹,這本項目名錄收錄了去年總會按照國家抗震救災指揮部的安排,從總會接收的捐款中拿出5億元參與購建過渡安置房后,由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反饋的建設情況,并附有采集到的標有“中國紅十字會捐助”標牌的照片,從中可以了解5億元資金所援建的項目是學校還是醫院,項目的名稱和地址等信息。
查慧勤說,此次地震發生后,紅十字會系統接收的捐贈資金除了直接撥付災區外,還有一部分參與到地方政府統一規劃的災區建設項目中,由地方財政統一管理使用。按照紅十字會法的規定,紅十字會獨立自主地開展救助工作,紅十字會要對這部分捐贈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追蹤,及時向捐贈人反饋捐贈資金的去向。
對于這種情況,賑救部部長王平也頗有同感,他說,“紅十字會作為政府人道救助領域的助手,我們支持將紅十字會接收的捐款納入到地方政府的統一規劃中,一起參與救援和重建,但至少要把紅十字會這部分資金用在哪些項目中反饋給我們,我們也好跟捐贈人有個交代,否則就讓我們很被動。”
除了中國紅十字會,民政部也是接收捐款的渠道之一。去年7月,民政部緊急組織開發了汶川地震抗震救災捐贈信息管理系統,據竇玉沛介紹,目前已經有2000多家單位接收的500多億捐款被錄入該系統,提供查詢服務。捐贈者還可以向受贈單位查詢善款流向。
今天下午,中華慈善總會在其網站上公布了《中華慈善總會抗震救災捐贈款物收支及使用情況公示》,截至今年4月30日,中華慈善總會接受抗震救災捐贈款物共計10.835億多元,其中資金9.272億元,物資折款1.563億元。所接收的9.272億元捐款中,已撥付和分配資金8.59億元,物資共接收143宗,全部運抵地震災區。
中華慈善總會在公示中表示,此次先公示部分捐款單位和個人定向捐款的使用去向,今后,我們將逐步把所有捐款者名單和捐款使用情況公布于眾。
本報北京5月7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