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蕾 趙剛
“中國的發布會是幾點鐘?在哪個房間?”
“中國為什么不召開新聞發布會?”
“我們很想了解中國對這次會議達成的結果的反應。”
“中國在之前向世界發出了從未有過的呼吁,引起了極大的關注,不知道中國的訴求有沒有得到滿足?”
在等待英國總理布朗發布二十國集團(G20)倫敦峰會最終結果的新聞發布會現場,一位年長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和他身邊的一位澳大利亞媒體攝影師,滿懷疑惑地開始對中國同行進行起了“采訪”。
而事實上,中國代表團在G20峰會前后幾天的行蹤非常低調,只分別在3月25日召開了一次對英國重要媒體公開的關于國家主席胡錦濤出席G20峰會議程的吹風會、4月1日關于胡錦濤會見奧巴馬的新聞發布會以及4月3日最后中國對G20結果表態的發布會。作為這次峰會及其重要的與會國,中國并沒有采取人們想象中的強硬姿態,胡錦濤也沒有像印度總理辛格那樣,在會場就立刻表達對會議結果的反應。
“中國總是以一貫的謹慎和神秘莫測,讓西方覺得深不可測。”那位操著美國口音的BBC記者滿臉疑惑狀。
然而,中國的重要,并不需要言辭。
在這次峰會上,胡錦濤是布朗的上賓,無論是首相府的晚宴、峰會當天的早餐、“全家福”合影還是正式會議坐席,胡錦濤始終被安排在布朗左右側;G20會議中達成的對于發展中國家實質性意義的支持和援助,包括IMF增資以及獲得更多話語權等重大改革,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的“關照”,證明了中國在會議前的“大聲疾呼”、高調主張的分量。
在峰會的現場,各國記者很容易就可以在信息咨詢處拿到一疊疊中國近來和多個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的說明。
外國媒體紛紛稱“中國是G20的主要玩家”。英國《衛報》一篇以“中國以世界強國的身份到來——我們應該歡迎”為題的文章認為,2009年4月2日這一天終將成為標志中國崛起為21世紀世界強國的紀念性日子,這是中國完全參與到自1945年就已建立的國際秩序中來的一天。
中國駐英國大使傅瑩在一檔電視訪談節目中也表示,中國從來沒有像這一次這樣,在全球經濟金融秩序的大變革中,有條件、有機會表達自己的合理要求,如此大聲地發出自己的聲音。
英國商務大臣曼德爾森曾在今年2月中國歐洲采購團來到英國時就斷言,中國參加G20對全球金融秩序的重新建立可能產生的巨大影響和作用。很顯然,他的預言已經兌現。
“現在似乎所有人,都在期待中國拿錢出來拯救全球,來解決根本的問題。”一位來自埃及媒體的編輯對CBN記者表示。
“今年年底還要召開一次峰會,我覺得會議地點應該毫無疑問地放在北京。”也有人這樣對本報記者建議。
會后,法國、巴西等國媒體都認為中國在峰會上表現搶眼。法國《費加羅報》評論說,此次峰會有三大“贏家”,其一是IMF,該機構資金規模由此擴大至現階段的3倍;其二是法德聯盟,在上述兩國的呼吁下,與會領導人就加強金融監管力度達成共識;其三就是中國,中國憑借巨大的外匯儲備,在峰會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確立了自己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