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
■本報記者 曾業輝
“全球經濟什么時候復蘇、復蘇的力度有多大,仍然取決于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因為發達國家仍在世界經濟中占主導地位,是發展中國家資金的主要來源地和產品出口地,在面臨如此嚴重危機的情況下,指望發展中國家帶動全球經濟復蘇是不現實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張小濟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上如是說。
“實際上,現在的危機出現兩個相互關聯的惡性循環。”張小濟指出,一個是爆發危機的中心國家,金融危機和實體經濟衰退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金融危機導致信貸緊縮,信貸緊縮造成經濟衰退,實體經濟糟糕又使金融機構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形成新的金融危機與信貸緊縮。另外一個惡性循環就是發達國家的危機與衰退和發展中國家的危機與衰退相互影響。
張小濟表示,此次金融危機產生的直接原因就是次貸,是國際衍生產品出現了體系性的風險。找到了根本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此推論,希望經濟復蘇的話,首先要把由金融危機所產生的壞賬解決了。
“現在最麻煩的問題是,國際衍生產品整個體系實際上是不透明的,我們不知道西方國家金融體系的壞賬究竟有多少。最初的時候我們聽說有4萬多億美元,現在有人說有60萬億美元,到底有多少,沒有人能夠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所以,最終還是應該在這個領域加強合作,徹底把這個問題解決。”張小濟說。
“我想應該有一種新的高新技術產業來引領全球經濟的增長。”張小濟指出,今后可能要寄希望于類似新能源、生物技術這類新興的高新技術產業,帶動全球經濟高速增長,而在這方面,發達國家有優勢。
另外一個引擎就來自于新興經濟體。“因為這里人口巨大,需求潛力也非常大。我們相信在一個健康的、全球化的經濟體制及國際金融秩序下,發展中國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所以,從長遠來看我們對全球經濟還是樂觀的。”張小濟說。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