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王麗娟
探究這場經濟危機的始作俑者必逃不掉金融機構,那么金融家們齊聚一堂探討危機中的金融機構發展前景可謂最吸引眼球。
3月21日,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來自花旗銀行、中投公司、匯豐集團以及德意志銀行的幾位高管,他們都分別來自于在前30年、不同時期處于世界第一的金融機構,針對國際金融市場變化及對金融機構的影響這一話題展開了討論,各位高管都為金融機構的下一步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羅茲:金融領域已現保護主義傾向
“這次泡沫主要是由于美聯儲擴張性造成的大量流動性,以及美國政府所采取的大量措施”,花旗銀行董事長羅茲一上臺,就將今天世界經濟走向經濟危機的原因鮮明地提了出來。
羅茲認為,目前銀行業出現了嚴重的危機,這是過去半個世紀當中都沒有出現過。而且不僅在貿易領域,在金融領域也出現了這種保護主義的傾向,有些國家為了幫助自己的銀行采取了保護措施,這可能會造成新興市場資金的短缺。而發達市場可能會從發展中或者是新興市場中抽離資本,使它們缺少資金的支持,這樣可能會使形勢變得更加嚴峻。
對于如何應對金融體系出現的新問題,羅茲提出三點措施:第一,必須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就是各個體系規則和慣例;第二,應該評估監管的政策以及會計的準則來保證政策和會計準則不會造成過度的周期性傾向;第三,就是建立起有關的機構,完成監管和應對系統性風險的使命,來預防整個金融體系出現金融危機。
樓繼偉:金融發展十大趨勢
作為一位大型機構投資者的負責人,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樓繼偉在發言中透露了其投資決策中對金融機構的兩大顧慮:一是投資者和外部管理人利益分配的模式;二是金融產品同實體經濟聯系的方式以及因果關系。
包括上述兩點在內,樓繼偉共總結了十條金融機構改革的方向:一是經營模式回歸傳統;二是去杠桿化的壓力促其尋找新的商業模式;三是長期堅守一個資產配置的模式值得反思;四是調整投資者和外部管理人利益分配模式;五是加大金融產品與實體經濟的聯系;六是加大抵押品的作用;七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的神話破滅;八是公允市價有待考量;九是保障社會安全網的可持續性;十是國際金融體系的合理性受到質疑。
并且,“我個人甚至認為經濟在L型的底部還會有多次震蕩才能慢慢出來”,樓繼偉對經濟發展趨勢做了如此判斷。
翁富澤:倡議建立B20幫助人們恢復信心
匯豐中國總裁翁富澤的發言中有兩個關鍵詞:資本東移和恢復信心。
他認為,當前的危機將加速資本從西方向東方的轉移,這種轉移將對金融市場帶來極為深遠的影響。亞洲經濟體的高速發展以及亞洲金融機構更具韌性是經濟重心東移的兩點原因。
不過,翁富澤強調,“要真正實現經濟復蘇還需要一個因素,一個不容易量化但卻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恢復信任”。
匯豐集團倡議建立一個新的團體,來幫助回復人們對金融體系的信任。這個體系被翁富澤稱為“20國企業論壇(B20)”。它將映照G20這一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最具影響力的組織。
B20將專注于3個目標:首先,以G20為主要載體,推動國際貿易,經濟穩定和全球合作;其次,提高認識,達到經濟平衡,特別要認識到長期赤字的國家必須要鼓勵國民多儲蓄少消費,而長期盈余國家則鼓勵消費;最后,要推動金融體系的透明度和簡單性,確保我們的全球會計準則和法規清楚明白,并且能夠讓投資者和投資機構放心。
克哈維薩:金融市場變化的四方向
德意志銀行副董事長凱歐·克哈維薩談了金融市場變化的四個方向。
第一點,重整商務模式。獨立投行的商業模式已經消失了,今后的方向是發展一些小型的、允許失敗的金融機構。而風險的量化模式是有局限性的,在這方面需要穩健的判斷和全面的風險分析。
第二點,國家會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次危機所引發的各種事態會改變國家在經濟當中的作用,這個趨勢可能會重新回歸經濟干預政策。對于中國來講,已經逐漸從一個計劃經濟過渡到了市場經濟。這樣一個全球的趨勢,就是要使得政府、國家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來解決問題,并且取得平衡。
第三點,金融監管的協調。現在無論是各國還是在國際上,都已經開始要研究一套如何深入改革金融監管的體系,對于全球的金融公司和機構的監管會更多地進行協調。非常迫切的問題就是建立全球合理的監管機構。
最后一點,就是經濟力量的重新平衡。鼓勵中國在G20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而且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