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 > 正文
危機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可矯正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經濟制約因素
【《財經網》專稿/記者 張翃】“中國現在需要更大的決心,朝著共享式增長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亞洲開發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在3月22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上如是表示。
黑田東彥對中國政府應對經濟放緩所采取的措施表示贊賞。他特別肯定了幫助受危機沖擊最嚴重的弱勢群體所采取的措施,例如:向失業的農民工及應屆畢業生提供培訓和創造就業機會,加大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建設,以及刺激農村地區需求的措施。
同時,他也對過去30年改革的一些不足提出了建議。
首先,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等關鍵部門所得到的資源和關注相對較少,而這些部門是可持續發展和增長的根本因素。為解決增長帶來的不均衡和不平等問題,有必要制定相應的再分配機制和政策,這也是建立更均衡的經濟增長模式的必由之路。
其次,他指出,中國的快速發展付出了巨大的環境代價。快速的經濟增長及中國對煤炭能源的高度依賴,導致嚴重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私家車的購買量擴大,也導致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他建議,中國應改善對水和廢棄物的管理,改善土地利用和管理,提高能源效率。
“氣候變化帶來的嚴峻考驗使這一任務更加艱巨。”他提醒。
黑田東彥認為,危機為政策制定者帶來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矯正長期以來的結構性經濟制約因素,將資源優化配置到需要優先發展的領域。對于中國經濟增長轉變為更加均衡的模式,他提出了如下建議:
——提高社會保障和增加公共服務,從而為窮人帶來更多機會。
——通過減少預防性儲蓄,擴大消費和內需。
——使生產方式在環境方面更可持續,將有助于從目前的以資本密集型產業為重點的經濟,轉向服務業驅動的經濟。
他指出,經濟轉向以消費為基礎的增長模式,這一過程的關鍵是提高人力資源的素質,實施勞動力市場的改革,擴大就業,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
此外,他也鼓勵中國在金融部門的改革,以拓寬中小企業和家庭的融資渠道。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