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3月22日電(記者杜靜 李潔 丁宜) “為應對此次危機,任何一個商業計劃都會有可衡量的指標、預算和目標。但是要真正實現經濟復蘇還需要一個因素,一個不容易量化但卻非常關鍵的因素,那就是恢復信心。”正在北京舉行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09年會外方主席代表、匯豐中國行長兼行政總裁翁富澤發表演講時說。
市場經濟是一種信心經濟,擺脫經濟困境離不開信心的重建。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月中旬舉行的兩會記者招待會上提出“心暖則經濟暖”,即是強調信心在應對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不僅中國經濟需要“心暖”,世界經濟走出低谷同樣離不開“心暖”。然而,在世界各國鋪天蓋地的利空經濟數據面前,信心從何而來?科恩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科恩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要建立信心,首先要誠實和開放地面對問題,知道錯在哪里,而不是回避問題。”
金融危機不斷惡化、全球經濟陷入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這已是不容置疑和回避的事實。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按年率計算驟降6.2%;歐元區經濟環比下滑1.5%,連續第三個季度負增長;日本經濟環比下降3.2%;巴西經濟環比下滑3.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0.5%至1.0%,為60年來首次負增長。
不過,在承認經濟形勢嚴峻的同時,以發展眼光解讀數據,有助于幫助我們建立對經濟復蘇的信心。盡管IMF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但它預計明年經濟增長率將達到1.5%到2.5%,并指出如果政策措施得當,復蘇速度可能更快。去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下降6.2%,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三分之二的個人消費開支下降了4.3%,但今年1月份,美國個人消費開支在連續6個月下降后增長0.6%,盡管反彈勢頭能否持續不得而知,但起碼持續下跌的慣性已被打破。
不可否認,大量利空數據中零星點綴的利好消息并不能改變當前世界經濟正處在寒冬的現實,但懷揣一顆“暖心”看待未來,或許能幫助我們早日迎來春天。
要贏得民眾的“暖心”,政府必須有所作為。IMF認為,當前危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信心危機”,面對史無前例的不確定性,政府采取適當的政策措施將有助于重建信心,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本杰明·弗里德曼在本次論壇會議上指出,恢復信心“還是要通過經濟政策,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對信貸結構的重整等”。
翁富澤說:“鑒于西方國家面臨著大量的市場失靈、政府干預和金融丑聞,恢復信心需要監管機構、企業特別是金融機構等所有利益相關方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強調,“在中國,很多人都了解金融危機及其影響。我發現與我交談過的中國人都明顯比歐美人樂觀,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或許就是中國政府“暖心”努力的結果。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