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經濟危機引發貿易保護 中國政府采購何去何從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5日 09:17  中國財經報

  宋雅琴

  2009年2月1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批準了總額為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劃,成為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振興計劃。其中35%將用于減稅,而65%將用于政府投資,這就意味著將有640億元資金投入公共工程的建設。

  早在經濟刺激計劃通過眾議院審議時,國貨條款就成為爭議的焦點。法案要求,使用政府經濟刺激資金建設的公共工程項目必須使用產自美國的鋼鐵,除非使用國內鋼鐵產品導致整個工程的造價升高25%以上。這意味著外國鋼鐵產品可能無法染指美國龐大的公共工程建設。此外,法案還要求,經濟刺激計劃資助購買的醫療信息技術產品必須使用美國程序員和工程師提供的技術。刺激法案進入參議院審議之后,其版本更加激進,參議院主張經濟刺激資金資助的項目應完全禁止進口產品和服務的使用。由此,購買美國貨可能引發的貿易戰已經銷煙四起。歐盟和加拿大不斷向美國政府施加壓力,不希望美國挑起貿易保護戰爭。歐盟已經表示,如果美國的經濟刺激計劃保留購買美國國貨條款,歐盟將依據WTO《政府采購協議》向WTO提訴訟。受到各方壓力,奧巴馬在最終簽署經濟刺激計劃時作出了些許讓步,在保留了購買美國貨條款的同時,添加了不得違反國際貿易協議的條件。這就意味著,通過WTO《政府采購協議》或其他雙邊協議與美國簽訂了政府采購互惠協議的國家將保留分享美國經濟刺激資金的權利,而其他國家則被擋在了大門外。

  在經濟危機時期,美國高調實施政府購買國貨政策,目的在于保護本國就業和扶持本國陷入困境的行業和企業。在經濟危機時期,信貸危機和失業危機是政府面臨的首要政治壓力,獲得工會支持的民主黨政府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是可以預見的政治選擇。在美國之外,貿易保護主義正在主導政府的決策。冰島、保加利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等國都先后爆發了大規模的游行,要求政府下臺,其中冰島政府已經宣布辭職。可以預見的是,這些國家的政府,無論是在位者還是繼任者,在國內巨大的政治壓力下,必然采取內向型的貿易政策和經濟刺激計劃。

  在經濟危機時期,推行以鄰為壑的貿易保護措施是各國的普遍做法。在20世紀30年代,美國曾經在國內經濟困難時期通過Smoot-Hawley關稅法,通過提高關稅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貿易壁壘,以求保護本國制造商免于外部競爭。但是這一措施導致了災難性的結果,其貿易伙伴采取保護措施,致使世界貿易額下降了70%,幾千萬人失業,大蕭條加劇,最終導致了二戰的爆發。而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受災國也廣泛采取了提高關稅和本幣貶值的策略,而受影響較小的西方國家則采取反傾銷和反補貼等措施應戰。世界貿易中心(ITC)提供的數據表明,2008年有許多國家提高了本國關稅水平,而WTO的最新數據則顯示,2008年上半年反傾銷案件猛增了40%。

  實際上,貿易政策總是服務于國家利益。對于中國而言,貿易政策首先應服務于中國的發展需要。那么在貿易保護的浪潮來臨之時,中國的政府采購應該如何定位呢?

  首先,目前的對外貿易結構并不利于中國的長遠發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比較優勢理論推行的專業化導致了不平等的貿易關系。在中國目前的出口結構中,低附加值的產品占據了很大的份額,這些外貿產品的生產者在中國,消費者在國外,由于中國存在不充分就業,國內生產者的收入提高低于生產率的提高,從而導致利益轉移到別的國家,形成國際貿易中的剝削機制。中國犧牲本國的資源、能源和環境,以低廉的價格滿足西方國家的消費,并不是公平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

  其次,在世界經濟形勢普遍不利的情況下,中國應珍惜本國廣闊的國內市場。在這一輪國際經濟危機中,西方國家首當其沖,其國內市場嚴重萎縮,在這種情勢下,即使沒有外國政府的貿易保護政策,中國的出口市場也出現了急劇萎縮,中國政府及時準確地提出了以促內需保增長的經濟策略。在我國尚未加入WTO《政府采購協議》的有利局勢下,更應該考慮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作用,研究落實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的具體實施措施,確保政府刺激經濟的4萬億元真正落實到產業發展、結構調整、促進民生、節能環保等政策目標上。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