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國家統計局局長:9%經濟增長率一枝獨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23日 07:29  中國青年報

  解讀2008中國經濟

  本報北京1月22日電 (記者 王磊)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最新數據,2008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300670億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四季度增長6.8%,增幅放緩。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說,過去一年中國經濟“非常不容易”,在先后經歷了幾場嚴重自然災害、國際金融危機沖擊蔓延和持續、國際市場初級產品價格大幅度下跌等復雜嚴峻的局面后,仍然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

  他坦言,國際金融危機是“最難之處”,特別是進入10月份以后,中國經濟遭受的沖擊迅速從中小企業蔓延到大中型企業,從出口部門蔓延到其他部門,從東部沿海地區蔓延到內陸地區。不過,中國政府采取了科學、有力、及時的宏觀調控一攬子政策,保持住了中國經濟發展的良好勢頭。

  他認為,有4個“不容易”值得總結:

  第一,增長較快。盡管去年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速回落到6.8%,但全年國內生產總值仍然保持了9%的增長。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估計,2008年世界經濟增速平均3.7%,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1.4%,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增長6.6%。

  “中國9%的增長率,依然是一枝獨秀。”馬建堂說,“有人曾經做過計算,2008年,因為中國經濟在困難中保持了9%的增長,對于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20%。”

  第二,價格回穩。2007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市場初級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以及中國經濟過熱的苗頭,中國物價上漲較快。2008年2月份,CPI(居民消費價格)最高漲幅達到8.7%。為了遏制通貨膨脹,黨中央、國務院采取了增加供給、調控需求、搞活流通、對中低收入者增加補貼等一系列措施。隨著這些措施落實到位,以CPI為代表的物價上漲指數迅速回落。

  馬建堂強調,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歷過幾次物價上漲并實施調控:1985年~1986年,價格從8%以上回落到5%以內,用了12個月;1987年~1990年,價格從8%以上控制到5%以內,用了29個月;1992年~1997年,價格從8%以上控制到5%以內,用了52個月。而這一次,從2008年2月份的高值回落到5%以內,只用了6個月。

  第三,在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結構調整、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比如,去年我國糧食總產和單產雙雙創歷史最高水平,糧食達到10570億斤。

  馬建堂說:“糧食豐收我們就會安定。金融危機再肆虐,我們最基本的生存問題也能夠保障。前幾年有一種說法,誰來養活中國?中國人自己養活自己。在這樣困難的時候,能做到糧食的大豐收,更加證明了這一點,中國人自己可以養活自己,這也是對世界的最大貢獻。”

  此外,去年中部、西部地區的投資和工業增長速度都快于東部,這就意味著我們在克服經濟困難的同時,區域結構在優化。節能減排中一個重要指標萬元GDP能耗,2006年同比下降了1.79%,2007年同比下降了3.66%,2008年同比下降了4.21%。這意味著,中國經濟在克服困難、平穩增長的同時,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四,民生繼續得到改善。居民收入繼續增加,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5%,實際增長8.4%;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名義增長15%,實際增長8%。社會保障力度在加大,有數據表明,2008年我國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這5種保險基金的總收入13808億元,增長27.7%。全國企業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水平、最低工資水平都在提高。

  對于2009年中國經濟,這位上任不久的統計局局長的看法比較樂觀。他認為,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總體格局,并沒有因為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而打破和消除。首先,科學技術、科技創新這些基本要素,在經濟下行階段恰恰能夠形成“創新的溫床”;第二,金融危機不會改變中國城鎮化、工業化的大趨勢,中國人民群眾渴望過上好日子的強大需求,會推動中國經濟加快前進。第三,中國經濟的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體系比較完整,有七八億勞動力、20多萬億元的居民儲蓄,基礎設施在不斷改進。龐大的需求和強有力的、日趨完善的供給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更重要的,中國政府會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擴大需求、增加投資,調整結構、振興產業,加大科技創新等一攬子措施,保持中國經濟的平穩運行。“困難只是暫時的。就像今天我們一出門碰到這樣一個寒冷的早晨,它不會永遠都是這樣。”馬建堂說,“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朋友們,我對2009年的中國經濟、對未來的中國經濟充滿信心。”

    相關專題:

    2008年12月經濟運行數據公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