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搞活流通擴大消費和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在廣東和長江三角洲地區與港澳地區、廣西和云南與東盟的貨物貿易進行人民幣結算試點。
此前,中央已出臺十四條措施支持香港金融穩定和經濟發展,允許合資的企業在香港以人民幣進行貿易支付,中國人民銀行還將與香港金管局簽訂貨幣互換協議,有需要時為香港提供資金支持。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曾表示,中國已經與周邊八個國家簽訂了自主選擇雙邊貨幣的結算協議。
作用影響 人民幣國際化步伐加速
在貿易中用人民幣計價和結算,是人民幣從本幣走向區域化貨幣,進而走向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步驟,可以擴大人民幣的“活動半徑”。同時可以提高貿易便利性,并降低國內企業面臨的匯率風險。
金融危機之下,國際匯率劇烈波動,如果能夠用匯率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結算,顯然是為絕大部分的企業免除了后顧之憂。
譬如對出口企業而言,再也不必擔心不能及時換匯而遭受損失;對進口企業來說,穩定的人民幣也是理想而具有競爭力的支付貨幣。
如果人民幣能夠在亞洲漸漸成為別國愿意接受的貿易結算貨幣;港澳地區及周邊國家愿意在將來以擁有大量的人民幣,而不是美元作為儲備貨幣,這必會為人民幣在將來成為國際貨幣提供重要基礎。
背景分析 降低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外貿出口急速下滑,我國部分出口型中小企業面臨嚴峻的經營壓力,如果在國際貿易中使用人民幣進行結算,就可以降低由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因為金融危機對我國的一個最大的教訓就是外匯的風險太大,如果用人民幣結算的話,可以大幅度降低出口企業的風險。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胡志浩博士表示,鼓勵采用人民幣在貿易和投資中廣泛計價,使境外企業在與我國企業進行貿易時直接使用人民幣結算,能極大促進我國企業的結構調整。這也可以看作人民幣國際化大戰略中的一步。
也有專家表示,這些舉措將使人民幣的貨幣功能延伸到境外,在金融危機破壞力繼續加深的背景下,有利于維持協議兩國雙邊匯率穩定,維護區域金融安全。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所長吳曉求曾表示,金融危機爆發從根本上反映了單極貨幣體系存在問題,必須建立一個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相互制約的、穩定架構的新貨幣體系。
專家評論 是市場選擇了人民幣
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流通是中國經濟成長到新階段的表現。同時說明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已經開始。但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主任曹紅輝博士強調,“人民幣國際化趨勢首先應該是市場選擇的結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動的結果。”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為維護人民幣不貶值的國際信譽,人民銀行收窄了人民幣的波動幅度,與美元形成了較為穩固的關系,使得人民幣迅速得到周邊地區的認同,形成區域內的“良幣”形象。同時,經濟高速穩定增長支撐下的人民幣強勢表現,增強了人民幣在區域內的信譽,也贏得了區域內市場的信賴和需要。
曹紅輝分析說,中國大國經濟特點的形成和國際化程度的提高,增強了國際經濟交易參與者和普通公眾對人民幣的信心,從而增加了對人民幣的需求。
從亞洲來看,隨著中國的崛起,在一個市場中,一種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將大大減少貿易和資本流動中的交易成本,為該地區創造更多的貿易機會,提高交易的規模、效率和國家福利。中國與亞洲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提高將擴大亞洲市場的規模,并產生對共同價值標準的需求。人民幣地位的提升將是一個必然結果,亞洲出現人民幣替代其他貨幣的現象也將成為可能。
但人民幣國際化后,由于對境外人民幣現金需求和流通的監測難度較大,將會加大中央銀行對人民幣現金管理的難度。同時人民幣現金的跨境流動可能會加大一些非法活動如走私、賭博、販毒的出現。伴隨這些非法活動出現的不正常的人民幣現金跨境流動,一方面會影響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也會增加反假幣、反洗錢工作的困難。 據《東方早報》《瞭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