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8中國金融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2月26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表示,截至11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已經突破了60萬億元,達到了61.1萬億,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長21.2%。
劉明康在出席由中國金融學會和《金融時報》主辦的2008中國金融論壇時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銀行業的整體實力持續增長,到今年的11月末,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已經突破了60萬億元,達到了61.1萬億,是1978年的323倍。年均增長21.2%。銀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今非昔比,資本充足率達標的銀行,在03年的時候只有8家現在已經增加到了193家,占整個銀行總資產的99.5%。
通過改革開放,我國銀行業也取得的顯著的成就,但是我們也應當清醒地看到,改革以后的銀行業,其實還沒有經受過市場經濟和嚴重經濟周期變化。參與金融市場的程度還比較淺。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服務水平、人才隊伍、監管能力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相當突出,改革攻堅任務十分繁重。對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堅持遵循基本的客觀規律,將銀行業的改革開放,科學地向前推進。
目前,大部分的銀行業金融機構,都建立并且完善了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機制的效應,也開始顯現。各銀行業的金融機構的經營理念和方式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資本經營、資本與風險相匹配的經驗,得到了廣泛的認同。經濟資本、經濟增加值和經過風險調整以后的資本回報率等先進的管理方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重視,銀行業的經營機制和管控能力都顯著提高。
回顧30年是我國銀行業不但對外開放、不斷吸收和借鑒全世界銀行業良好做法的30年。我國的銀行業始終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不斷向外學習、與時俱進。從最初的簡單照搬、模仿,逐步認識了技術模型發揮作用所需要的銀行業的內在、外在的條件。對于這些條件進行研究,結合了我國自己的體制、機制進行改革進而有了提高。
對外開放是由最初簡單的引進外資,以及搞業務的合作,發展到引資、引智、引制。通過多種手段來進行我們股份制的改造,銀行業的開放程度不斷地提高。
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各位銀行業的機構協調均衡、發展整體實力增強、服務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國有商業銀行絕對壟斷的地位已經被打破,市場份額有所降低。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已經正式掛牌成立,政策性銀行的改革取得的重大的進展。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盈利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資本運作率全部達標。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多元化產權模式格局逐步地形成,整體的實力迅速增長,郵政儲蓄銀行建成了全國覆蓋面最廣、交易額最多的個人金融服務網絡。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完成了政策性不良資產處置的回收目標,正在積極探索商業化的轉型。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功能定位、溯本歸源,成為了金融體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劉明康講話要點匯總: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