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以來的工業增加值增速一直處于下滑態勢。劉建平 制圖
即便是此前最壞的預期,也沒人預料到到11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速會創下1999年來的新低。
根據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最新數據,代表企業生產情況的工業增加值增幅僅為5.4%,比上年同期回落11.9個百分點。。這也是該數據自2002年來第二次進入“個位數”,上個月公布的10月份工業增加值數據曾大幅下滑至8.2%,是6年來首次進入“個位數”時代。
工業增加值持續回落首先受到外需加速惡化的影響。11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同比增長-2.2%,在10月19.2%增幅的基礎上跳水21.4個百分點,比去年11月下降了25個百分點,是2002年2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進口同比增長從10月的15.6%滑落到了11月的-17.9%,同比下降幅度超過2002年2月的-12.7%。
內需不足促使工業增加值繼續回落。房地產市場調整,汽車消費不振,是構成內需放慢的主要原因,其中商品房空置率比10月上升2.2個百分點,汽車產量降低2.2個百分點。從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來看,汽車類消費品增長從10月的19.6%降為11月的7.7%;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從同比-14.8%進一步減速至-32.6%。
分項數據同樣不容樂觀。與10月份相比,絕大部分的行業在11月份出現了增速的明顯回落。
分產品看,11月則是汽車制造的工業增加值降幅最大,下降15.9%,降幅比上月還要上揚15.2個百分點。
但最有說服力的或許還是發電量數據。11月發電量同比下降9.6%,達到了有紀錄記錄以來的最大月度降幅。簡單地理解,由于電力不存在庫存的問題,因此只要發電量下降,往往意味著企業停產和經濟減速。
值得一提的是,早報記者注意到,與前兩個月的情況不同,越來越多的專家在分析本月工業增加值數據時提及庫存因素。不少專家都指出,除了需求不足外,企業停產消化庫存是導致工業增加值迅速回落的重要原因。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介紹說,由于前一階段原材料能源價格高漲,生產和流通企業儲存了較多的原料和產品,由于價格大幅回落,目前正處于消化庫存階段,生產自然受到了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