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策劃/執行 楊政文 符佳林 高雅
編者按
這是一個“平民經濟學家”的時代,上至高層領導,下至普通百姓,經濟話題的熱議焦點已經由過熱轉向防冷,通脹轉為通縮。
8%——已經成為2008年年末令人揪心的數字。
中國絕對不能忍受低于8%的增長率——這是政府和多數學者的共同觀點,因為增長是滿足充分就業的起碼前提。畢竟,中國的社會保障制度還不健全,居民生活負擔較重,如果失業人口大增,中國將出現棘手的失業問題和社會管控危機。屆時,面對眾多嗷嗷待哺之口,政府也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錢一一滿足。試想,人民內部矛盾如果失去了人民幣的支撐,又如何保證順利解決?
無論是何種增長測算模型,都將就業人口作為計算的主要指標之一,就業是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和必要前提。比如,哈羅德-多馬模型下的增長率直接等于人口增長率,索洛增長模型則要求人均儲蓄量大于配備每一新增人口所需的資本量,即資本存量的增加要快于勞動力增加。
在“增長”掛帥的政策思路下,增長率自然意味著一切,所謂“做大蛋糕才好分,保增長就是保就業”。事實上,在經濟學中,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前為量,后為質,發展的意義高于增長。只有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模式才能為就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經濟增長才具有彈性支撐,不會受一時的“風暴”所左右。如果發展模式出了問題,經濟增長的鏈條將突然斷裂,發展的腳步也將戛然而止。
中國經濟對增長的依賴程度在全球都不多見,這種“路徑依賴”使中國成為一輛高速飛奔的列車,而結構失衡就像潛伏的炸彈,從而決定了列車的速度至少保持最低限度,這個關乎生死的最低時速,就是公認的8%。
為維持增長,中國推出了系列經濟刺激計劃,然而,失衡結構能否保證增長和就業能同時滿足,還需要政府對計劃進行周密的部署。
2001年,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這標志著世界已將中國經濟視為自身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經濟既然融入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在分享全球繁榮的同時,注定也要承受衰退帶來痛苦。
能否戰勝當前的困難,還要指望政府之手。
文一、凱恩斯的中國病人
中國領導人相信,他們需要至少8%的增長率才能避免社會壓力——就像今年,數以千計的小企業已經破產。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和刺激內需來保持經濟增長,他們這樣做是對的。
2008年11月9日,中國政府宣布了一項龐大的經濟刺激方案,計劃投資4萬億人民幣,也就是5860億美元,旨在支撐國內漸露衰勢的經濟局面,這一雷霆之舉也將幫助中國對抗全球經濟衰退帶來的負面影響。
當10月份中國政府宣布經濟在第三季度僅同比增長9%時——從第二季度的10.1%直線下降,是5年里的最低增長——問題就已經暴露出來了。這種下滑幅度對中國來說顯得太大了,這個國家需要把增長率維持在至少8%,才能為每年數以百萬計涌入勞動市場的人創造足夠的工作,并且滿足公眾對收入穩定增長的期待。
出口下滑,增加了中國東南沿海的失業人口。廣州,是這個珠江三角洲的門戶,曾經是過去10年里的世界工廠。如今,廣州火車站里擠滿了回鄉種田的農民工。
為了確保國內的經濟保持正常的運行軌道,政府出了重拳。就在全球主要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紛紛延期之際,中國聲稱它將在未來兩年內投入5860億美元——幾乎相當于中國每年國內生產總值的7%,這或許是有史以來和平時期的最大投入了,用于興建鐵路、地鐵以及機場,并重建西南地區那些損毀于今年5月份地震中的公共設施。
這一攬子方案最近由國務院出臺,這是目前為止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所做出的最大努力。
中國刺激經濟的利好消息對亞洲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日京指數11月10日開盤上漲5.6%,香港證交所的主要指數第二天上升了3.5%,上證綜合指數更是大漲7.7%。大半年來萎靡不振的股指得到提升。
不得已而為之
在經歷了每年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的5年之后,中國經濟開始漸露衰勢。出口與投資的增長正在放緩,消費者的信心逐漸下滑,股市和房地產一片蕭條。
投資和出口的下滑迫使中國南方的工廠紛紛倒閉,大量的工人被裁退,以致爆發了零星的工人抗議事件,這些工人抱怨老板們在沒有給付工資的情況下不知去向。
由于許多經濟學家推測中國今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可能降至5%,并擔心全球金融危機有可能重創國內經濟,北京決定放手一搏。
來自于北京“Dragonomics”經濟研究公司的常務董事Arthur Kroeber認為,中國政府現在非常著急,由于害怕中國受到全球經濟的拖累,中國的老百姓出于謹慎的考慮,一下子放慢了消費。
“政府正在發出信號,即‘我們將大舉投資’。”Kroeber先生在電話采訪中說,“這是在有意告訴市場說:人們不必恐慌不安!
在中國推行市場化改革的30年間,由國家主導的投資項目一直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而這正是計劃經濟所遺留下的深深烙印。
相較于歐美國家,中國政府的總體開支在經濟效益中所占的百分比相對較低,另外,北京對投資走勢的控制也遠較華盛頓要嚴格,所以面對經濟的急劇下滑,它在增加投資方面有著更大的空間。
雖然這套刺激方案的誕生根源于國內的嚴峻形勢,但它也反映出中國對世界做出的一項新承諾:即中國絕不會給哀鴻遍野的歐美經濟雪上加霜。同時,這套方案也很可能使那些在中國投資的外國人備受鼓舞,讓他們相信中國仍然是增長的源泉。
此方案也與美國國會批準的7000億美元的救市計劃不同。美國的救市計劃旨在改善銀行的財務狀況,而不是直接批準新的貸款或是支持美國國內的某些具體的投資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