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1月13日,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解讀積極財政政策,表示中央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把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是繼1998年我國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之后,再次轉向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財政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新一輪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我國政府順時應勢,及時主動做出的政策調整,體現了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原則。另外,財政宏觀調控也將逐步實現了由被動調控向主動調控轉變,由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變。
今年以來,面對極其復雜嚴峻的國內外環境,黨中央、國務院果斷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極強的措施,保持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央決定對宏觀經濟政策做出重大調整,把穩健的財政政策調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把從緊的貨幣政策調整為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保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
這位負責人指出,新一輪積極的財政政策是我國政府順時應勢,及時主動做出的政策調整,體現了相機抉擇的宏觀調控原則。上世紀90年代以來,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和宏觀調控需要,相機抉擇,實施相應的財政政策,靈活運用預算、稅收、國債、貼息、轉移支付、政府采購等多種政策工具,以及財政支出增減變化的結構性安排,調控社會供求總量與結構,為促進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3年到1997年間,為應對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實施了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并與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相配合,促使國民經濟成功地實現了“軟著陸”,形成“高增長、低通脹”的良好局面。
1998年,由于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國內出現了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貨緊縮趨勢明顯的問題,經濟增長乏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果斷決定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不僅有效抵御了亞洲金融危機的沖擊,而且推動了經濟結構調整和持續快速增長。
2004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始走出通貨緊縮的陰影,呈現出加速發展的態勢。但也出現了部分行業和地區投資增長過快等問題,通脹壓力不斷加大。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又一次相機抉擇,從2005年起將積極的財政政策轉向穩健的財政政策。(小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