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錢花得值不值?
明年投資可創造600萬就業崗位
目前,鐵路對國民經濟發展的“瓶頸”制約仍然存在,總體運輸能力長期不足,限制型運輸狀況十分嚴重。我國鐵路的貨物運輸請求車滿足率一直不足35%;客運方面座席能力不到300萬人/天,實際運量平均為410萬人/天,高峰時期為636萬人/天,一票難求的局面長期存在。
“經過前幾年的建設和準備,鐵路行業在勘察設計、施工力量、技術水平等方面都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的條件。同時,鐵路建設加大投資是一種剛性需求,不是為投資而投資,而是為滿足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鐵路迫切需要擴充能力。”楊忠民介紹。2004年國務院批準《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以來,我們抓緊展開了一大批鐵路項目前期工作,其中許多已經順利開工建設。“明后兩年擬新開工建設的鐵路項目,絕大多數項目的前期工作已經啟動,許多已經有一定的深度,進一步開展工作后,即可報國家審批,因此,不存在盲目決策、倉促上馬的問題。”
根據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和鐵路發展規劃,按照2009年鐵路完成工程投資6000億元安排,根據定額水平測算,可以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消費鋼材2000萬噸(含鋼軌),水泥1.2億噸,可以直接帶來全國GDP增幅提高1.5%的拉動效應。2009年安排機車車輛購置投資1000億元,可提供80萬人的就業崗位,消耗鋼材500萬噸,同時,加快高速鐵路客運專線項目,還將帶動新材料和信息產業的研發,拉動機械、冶金、建筑、橡膠、合成材料、電力、信息、計算機、精密儀器等產業的需求,保守估計,對相關產業總產出的拉動為10000億元。
“加快鐵路發展也是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的綜合交通體系的需要。”楊忠民介紹,由于鐵路發展相對滯后,目前部分國家重點資源性戰略物資運輸依靠其他運輸方式,既增加了社會運輸成本,對石油等能源資料的消耗也大幅增長。鐵路運輸方式在占地、節能、環保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加強鐵路在資源性物資和中長距離運輸的骨干地位以及經濟發達地區旅客運輸的比較優勢,對于實現綜合交通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意義重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