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董碧輝
關于地下炒金的騙局,接觸得越多,就發覺這萬人坑挖得實在深,這個波及面實在忒廣,于是就愈令人嘆息。
受騙是一連串事件。而這一連串事件首先從地下炒金公司的忽悠開始。“回購”是他們慣用的忽悠手段。
黃金這東西,其用處確實不大,放在嘴里咯牙,放在床下咯背,真得把金條一根根扛回家,還得提防著賊惦記。所以有人愿意回購,當然是好事,于是很多人就此入了騙子的“彀”。
回購就如同八爪魚的一條觸須,只要你跟它搭上,自然避免不了其他方式的纏繞。于是沖著回購兩字來買實物黃金的,暈乎乎地被忽悠成了非法黃金期貨的交易者,在不知道對手是誰的情況下,輸得傾家蕩產。
所有被騙者都有可憐之處,所有騙局皆有相似之處。關于回購的忽悠,我們早就聽過。去年底,一家紅木企業推出溢價回購紅木家具:1年以上,按原價150%回購;2年以上,按200%回購;3年以上,按300%回購。不知道紅木家具價格回落的今天,商家還有沒有回購的底氣?
不只紅木家具,鉆石、玉器、古董,甚至稀缺中藥材都曾經披過回購的羽衣。連汽車這種消耗品也不能幸免:上海一汽車經銷商年初在促銷一款汽車時表示3年后可按該車發票價格的65%進行回購。就連樓市,最近也頻現回購之說。
在資產價格的上升周期里,關于回購的保證聽上去豪氣干云;而在下山的路上,聽起來就有點中氣不足了。
無論回購是作為促銷手段,還是騙局的煙幕彈,都需要對此保持足夠的清醒,三年后,你還在,你所購之物也還在,但你無法保證那雙回購之手還在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