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jīng) > 國內(nèi)財經(jīng) > 蒙牛遭遇外資并購危機 > 正文
蒙牛與大摩有一個對賭協(xié)議,其中牛根生承諾,10年內(nèi),外資系隨時隨地可以凈資產(chǎn)價格或者2億元人民幣的“蒙牛股份”總作價中較高的一個價格,增資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權。
誰的蒙牛?蒙牛實際控制人是大摩
這就是殘酷的商業(yè)事實,無論是現(xiàn)在牛根生的萬言書求救,還是此前牛根生與摩根士丹利的三年蜜月期,都不是真實的蒙牛。
就像2008年蒙牛中報的抬頭寫的,“中國蒙牛乳業(yè)有限公司,于開曼群島注冊成立之有限公司”,蒙牛的命運并不能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只要大摩愿意收購,蒙牛就是大摩的了”,昨天,在一個私募人士及證券業(yè)人員討論的QQ群里,大家的觀點已趨于一致。
回想蒙牛4年來的風光,這一切宛如隔世。2004年6月10日,內(nèi)蒙古蒙牛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2319.HK)在香港成功實現(xiàn)IPO,當時風光無限,只可惜牛根生的賭注下得太大。
在蒙牛上市之前,與大摩有一個對賭協(xié)議,其中牛根生承諾,10年內(nèi),外資系隨時隨地可以凈資產(chǎn)價格或者2億元人民幣的“蒙牛股份”總作價中較高的一個價格,增資持有“蒙牛股份”的股權。這樣,即使牛根生準備對抗外資系,外資系也可以輕松地增持“蒙牛股份”的股權,從而攤薄牛根生對蒙牛的控制力,架空牛根生。
事實上,從一開始,蒙牛就是一個“開曼群島公司”,實際控制人就是大摩。
與摩根士丹利的淵源,蒙牛可能要追溯到2004年上市之前。從當時的各種資料來看,摩根士丹利等國際機構對蒙牛的投資更像是一場私募股權投資,1999年牛根生成立蒙牛,到2001年底摩根士丹利就"瞄"上了這家乳業(yè)公司,并將這家公司研究了個底兒掉。
2002年摩根士丹利決定對蒙牛進行投資,當年6月在開曼群島注冊了ChinaDairy(下稱"開曼公司"),9月蒙牛發(fā)起人在英屬維爾京群島注冊成立了金牛,同日蒙牛的投資人、業(yè)務聯(lián)系人和雇員注冊成立了銀牛,金牛和銀牛各以1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開曼群島公司50%的股權,而作為開曼公司全資子公司的毛里求斯公司,也隨即設立。
同年10月,摩根士丹利等三家國際投資機構以認股方式向開曼公司注入約2597萬美元(折合當時人民幣約2.1億元),取得該公司90.6%的股權和49%的投票權。該筆資金經(jīng)毛里求斯公司最終換取了大陸蒙牛乳業(yè)66.7%的股權。"內(nèi)蒙古蒙牛乳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得到境外投資后改制為合資企業(yè),而開曼公司也從一個空殼演變?yōu)樵谥袊鴥?nèi)地有實體業(yè)務的控股公司。企業(yè)重組后,蒙牛乳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們對蒙牛的控股方式由境內(nèi)自然人身份直接持股變?yōu)榱送ㄟ^境外法人間接持股。
至2003年,高速發(fā)展的蒙牛似乎依然存在資金不足的問題,摩根士丹利三家機構再次通過"可換股文據(jù)"向蒙牛注資3523萬美元,折合當時人民幣2.9億元,約定未來換股價格為0.74港元/股。而為眾人所知的對賭協(xié)議也是在當時簽訂的,蒙牛與摩根士丹利、英聯(lián)、鼎暉三家國際投資機構約定,2004-2006年,如果蒙牛復合年增長率低于50%,即2006年營業(yè)收入低于120億元,蒙牛管理層要向摩根士丹利為首的3家國際投資機構支付最多不超過7830萬股蒙牛股票(約占當時總股數(shù)的6%),或支付等值現(xiàn)金;反之,3家國際投資機構要向蒙牛管理團隊支付同等股份。 2005年4月由于蒙牛業(yè)績增長迅速,國際投資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股權激勵計劃提前兌現(xiàn),蒙牛管理層獲獎6260萬余股蒙牛股票。
盡管對于這份對賭協(xié)議,蒙牛否認是因公司資金鏈出現(xiàn)瓶頸,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這份對賭協(xié)議使蒙牛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迅速發(fā)展為行業(yè)龍頭之一,于2004年6月完成在香港市場的上市,同時為自己籌集了十幾億元的資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