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書毓
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在國家外匯管理局(下稱“外匯局”)日前上報中編辦的“三定”草案中,提出設立國際儲備司,取代現有的儲備管理司。
按外匯局的思路,與儲備管理司相比,國際儲備司擔當的職能更為細化和具體,也承擔更多宏觀研究職能。
國際儲備是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各種形式的國際儲備資產的總稱,主要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和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普通提款權、特別提款權。
“國際儲備司主要職責在于:承擔國際儲備經營管理戰略和原則的研究,提出相關建議,負責研究國際儲備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策略,并提出政策建議。”知情人士稱。
草案中的國際儲備司的職能還包括:研究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和長期發展趨勢,提出國家國際儲備適度規模建議。承擔對國際儲備與國家經濟發展、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戰略研究,提出國際儲備合理運用的政策建議。承擔與國際機構之間相關的協調與合作,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承擔研究、擬定非外匯儲備資產受托經營原則;承擔國際儲備委員會秘書處的日常工作。
對比來看,擬議中的“國際儲備司”的職能設計與外匯局現有的儲備管理司職能有很大不同。外匯局網站上對儲備管理司職能的表述為:“根據國家外匯儲備經營戰略、原則,負責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及經批準受托經營中國人民銀行的外匯存款準備金等。”
“無論是從宏觀調控角度還是從金融安全角度來看,龐大的國際儲備都至關重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本報表示,從職能定位看,儲備管理司更側重業務層面的操作,如怎樣投資、投資什么,而擬議中的國際儲備司的職能定義則更關注宏觀層面。隨著美國爆發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在不良的外部環境下要謀求自身平穩發展,對國際儲備的管理不應再僅僅停留在業務和操作層面。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丁志杰認為,由于外匯儲備總量日益增長,國際儲備的重要性日益提升。“一定要考慮到儲備與宏觀經濟形勢之間的關系,從更高的層面上去考量外匯儲備對經濟的戰略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