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21日電 題:國際油價和CPI雙降 成品油價格改革時機顯現
新華社記者安蓓、張藝
全球金融危機的加劇進一步深化市場對石油需求下滑的擔心。不足百日,紐約商品交易所輕質原油期貨價格已從7月中旬每桶147美元的高點跌至每桶70美元左右,跌幅超過50%。近期國際油價下行趨勢明顯,國內成品油價格是否應抓住機會與國際接軌?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成品油價格盡快理順才能根本消除“油荒”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總經理蔣潔敏21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至每桶85美元時,國內汽油和柴油的零售價格都將與國際油價持平。這意味著,如果國際油價能夠維持在當前價位,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成品油價格與原油價格“倒掛”的局面將發生逆轉。
目前,我國原油價格由市場調節,實行與國際價格接軌,成品油價格則由政府調控。蔣潔敏說,政府對成品油價格進行調控有其必要性。從長期看,我國成品油價格改革的市場化方向是堅定的,關鍵是選擇一個良好的時機,盡快實現國內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成熟市場接軌。
民營石油企業的行業組織全國工商聯石油業商會也于近期召開媒體見面會呼吁加強國內成品油定價的市場化。石油業商會會長張躍表示,在當前國際油價走低時,應抓住時機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完整的成品油定價機制。“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消除‘油荒’”,張躍說。
國際油價于去年下半年一路上漲,在今年年初突破每桶100美元關口,并于7月中旬達到每桶147美元的盤中新高。國際油價的不斷飆高給我國現行的成品油價格機制帶來沉重壓力。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國內成品油與原油價格倒掛加劇,國內煉油企業加工和進口虧損嚴重,大部分地方煉油廠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造成國內成品油供應緊張和市場秩序失調,“加油難”現象在國內一些地區相繼出現。為確保供應,中央財政給予兩大國有石油公司中石油和中石化煉油虧損巨額補貼,引發了社會輿論的關注。面對不斷上漲的國際油價,我國從6月20日起將汽油、柴油價格每噸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價格每噸提高1500元。
摩根士丹利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表示,全球金融危機帶來以原油為代表的能源價格回落,為中國理順能源價格提供了良好的機會。他指出,此前拖延中國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的兩個主要因素,國際油價過高和國內通貨膨脹風險目前都有所減輕,國內成品油市場供求緊張緩解,“可以說時機已經成熟了”。
數據顯示,9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4.6%,比上月回落0.3個百分點,是5月份以來連續五個月回落;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9.1%,漲幅比上月回落1.0個百分點。
王慶認為,理順能源價格是對中國經濟內部不同部門間利益的重新分配,“其本身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是中性的”。
一步到位尚有困難 配套機制改革是關鍵
國家發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指出,我國早已明確了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的市場化方向,制定了石油價格綜合配套改革方案。目的是逐步理順價格關系,充分發揮價格機制在能源市場的基礎性作用,為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創造有利的價格體制條件。“但并未明確短期內與國際價格實時接軌,”他強調。
北京中期期貨經紀有限公司高級分析師李哲認為,當前成品油價格改革的方向應是加強與國際油價的聯動性,采取一步到位與國際接軌的改革方案尚不可取。
他說,近期國際油價浮動幅度仍然較大,國內成品油定價仍有一定難度。此外,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石油戰略儲備和商業儲備,應對國際油價高漲的能力仍然較弱;市場競爭主體尚未充分實現多元化,成品油價格與國際接軌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指出,我國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的時機不應取決于國際油價的高低。關鍵是建立一整套機制,使得國內市場不僅能接受國際油價下跌后的成品油價格下調,更能夠承受國際油價攀高時的上漲。
他強調,成品油價格改革的關鍵,始終在于能源價格體制和稅收配套改革的同時推進。應盡快解決價格機制問題,把燃油稅加到成品油價格的組成內容上,讓價格確實反映資源性產品的稀缺程度。
王慶也認為,國際油價走勢難以準確預測,不應把國際油價視為能源價格市場化這一具有戰略意義的改革的前提。能源價格改革應作為中國的一個重要目標,這對于實現可持續的、具有競爭性的增長具有重要意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