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任曉 北京報道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布的三季度數據顯示,一方面我國面臨的通脹壓力繼續減輕,為未來宏觀調控政策提供了更多操作空間;另一方面GDP增速超預期回落,也要求更多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產業政策出臺,保持國民經濟平穩發展。
通脹壓力漸去
數據顯示,5月份以來,我國CPI漲幅逐月降低,5月份上漲7.7%,6月份上漲7.3%,7月份上漲6.3%,8月份上漲4.9%,9月份上漲4.6%。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李曉超表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出現回落,是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出臺實施的結果,也是與有針對性地對控制價格采取的措施有關,同時國際價格漲幅回落也是一個原因。
一是此前實施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和穩健的財政政策,貨幣供應量增速明顯放緩,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矛盾得以緩解,有利于控制價格的上漲。二是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控制價格的措施,針對生豬價格上漲較快的情況,加大了對生豬的生產和供應的支持力度、補貼標準;針對糧食價格上漲較快的情況,進一步加大了對農業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強對糧食生產的調控等等。三是國際初級產品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漲幅回落,7月份以來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漲幅呈現出大幅回落的態勢。
盡管通脹壓力持續減輕,但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未來美國通過救市發行大量國債,可能會導致美元貶值,引發全球新一輪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和通貨膨脹。對此,哈繼銘表示,從長期看大宗商品價格一定還會上升,但目前全球經濟進入周期性下降通道,同時國際投資機構去杠桿化的操作也減少了對大宗商品的投機需求。從基本面和市場面來看,大宗商品價格都會繼續下降。
“在全球經濟穩定后,大宗商品價格還會上漲,但不是今年、明年可以看到的”,他說。
但李曉超強調,經濟運行中還存在著一些影響價格上漲的因素和一些不確定因素,上游產品價格仍處于高位;國際初級產品價格漲幅雖有所回落,但漲幅仍比較高,未來的走勢可能還取決于國際金融市場向什么方向變化,也存在著漲幅繼續回升的跡象。“最近石油價格上下波動就比較大,因此我們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還不能掉以輕心。”他說。
GDP增速低于預期
三季度GDP同比增速為9%,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一增速低于此前的預期。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哈繼銘表示,GDP增速下滑得比較快,反映了在金融危機下全球經濟放緩,對中國經濟也產生了一定影響,其中主要是對出口增速放緩起了較大作用。
哈繼銘預計,全年GDP增速會進一步回落至9.5%-9.6%。明年不考慮經濟刺激政策效果的話,預計全年GDP自然增速將在7.3%左右。
他表示,明年我國的投資增速可能進一步下滑,主要是制造業及房地產業明年都將下滑。從目前新開工的項目數量也可以看出,房地產業下滑將表現得更為激烈。同時,房地產投資增速的下滑,將帶動相應的建筑材料。例如鋼材、電解鋁等的需求下降。
但李曉超表示,今年以來整個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總體運行良好,經濟發展的基本態勢未發生改變,經濟仍然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仍達到9.9%,這個增速仍略高于改革開放以來9.8%的年平均增速,而且這一速度是在經濟規模較大的基礎上實現的,更顯得可貴。
政策發揮空間大
李曉超表示,未來政策操作空間比較大,包括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結構政策、產業政策,都有較多的余地。
此前,10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采取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盡快出臺有針對性的財稅、信貸、外貿等政策措施,從生產方面的農業和中小企業,從需求方面的對外貿易、投資和消費需求,從價格和穩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擴大投資力度,降低房地產交易稅費,支持居民購房。
哈繼銘認為,多項措施都需要財政支持,而目前我國財政收入增速已經放緩,同時地方政府明年用以投資的主要財政來源——賣地收入預期也會大幅下降,因此政府可能需要擴大發債規模提供財政支持。
申銀萬國首席宏觀經濟分析師李慧勇認為,三季度經濟增速回落至9.5%以下,意味著中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在增加,國家將出臺“急劇擴張式”的政策來保經濟增長,譬如發行國債,通過財政支出刺激經濟來保增長。
上海證券宏觀經濟研究員李劍鋒預計,后期在投資、出口、消費方面都將有政策出臺,主要目的一是保增長,二是促就業。具體到貨幣政策而言,繼續調低準備金率、下調利率以及放松信貸管理額度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