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效益
剛開始種地那幾年來,劉進良確確實實是賺到錢了。2005年賺20萬元,2006年30萬元,2007年當上十大標兵時還收入了15萬元,但是進入2008年,各種成本大幅度上升,迅速吞吃了他的效益。
他詳細開列了兩份生產成本統計表,分別是2007年和2008年的一畝早稻收支。以一畝早稻計算,成本共計有肥料、農藥治蟲、生產用工等10個方面,2007年這些開支共677元,2008年則升為946.5元。
除了承包費稍降、水費不變外,肥料、蟲藥、種子、地膜以及生產用工等各種成本都在上升。其中,碳銨、磷肥和鉀肥這三種肥料由55元升為102元,幾逾翻倍。
收成方面,2007年按市價0.78元每斤計算,每畝收入639.6元,2008年市價漲到0.95元,每畝收入也增長到798元。但是,兩相抵消之下,2007年劉進良每畝能賺42.6元,到今年就只能賺1.5元。
豐收的這一季晚稻收成還要好于早稻,但是要比早稻多治一次蟲,因此每畝多支出50元,按照目前糧食市價,“今年肯定沒盈利!”
劉進良的這個每畝收支同樣適用于普通農戶,扣除他承包種地的規模效益,普通農戶每畝賺的錢就是生產用工這一塊,2007年是250元,2008年是300元。
對于種地最多十幾畝的普通農戶來說,糧價的升降影響不大。“對于我們大戶來說,糧價稍微有升降,對我們影響就很大。”劉進良說。據預計,今年劉進良晚稻收成約1000噸,加上早稻600噸,中稻600噸,劉進良全年收糧預計約2200噸。
今年上半年早稻收上來后,劉進良悄悄囤了一批,他估計糧價肯定要上漲。預計下半年的晚稻收成更要好于早稻和中稻,他對今年繼續盈利、明年徹底回本還是有信心的。但是,他沒有料到政府控制糧價的決心和措施如此堅決。
今年5月,他被邀請到益陽市里參加相關的糧食會議,領導在會議上再次強調要控制糧價。就在那時候,劉進良的希望開始漸漸破滅。回到家之后,他把自己鎖在屋里一筆筆計算投入和可能的產出,結論是,今年看來要虧本了。
“我現在種的是效益田,是帶頭田,效益是社會效益,就是要帶動村民都來種糧。”劉進良解釋說,“人家給了我這個名,我不能倒下去!”他很清楚自己的處境。
為了承包土地大規模種田,他已先后投入大約150萬元。早年當糧販子和承包土地開頭幾年賺的錢都投入了進去。至今,他還欠著鄉里信用社10萬元貸款,這部分錢今年11月就要還,此外他還從民間借了30萬元,這筆錢看來要慢慢還。
囤糧
在全國十大米市之一的益陽蘭溪米市,劉進良種植的這種湘早秈45號稻收購價是每百斤92元,這已經是近年來的新高。但即使按照這個價格,劉進良說,不要說5年回本,10年也回不了本。他希望糧價漲到每百斤150元。
盡管當前價格與理想差距不小,劉進良還是打算先賣掉一些用來還債,剩下幾百噸他要囤起來。
來自益陽當地農業部門7月份的統計信息顯示,由于種糧成本大幅提高,該市早秈稻價格創歷史新高,而且仍在不斷攀升,預計將出現高開高走態勢,農民普遍處于惜售狀態。
除了價格不到位賣了就可能虧本之外,劉進良囤糧還有他自己的打算。他一直想創辦自己的加工廠,打出自己的“劉進良”品牌。往年,他的優質稻都賣給當地粒粒晶米業公司,這部分稻谷經加工后以香米或泰香米的名義在市場上賣出,轉手就是高價。米是一樣的米,吃米的人只知道粒粒晶,誰知道種糧的劉進良?
做過糧販子的劉進良知道,種糧食發不了財,只有做渠道商做加工才能賺錢,因為一般糧販子收入是農戶的10倍。
但是,已經在種糧上投入巨資,向當地農業開發銀行借貸無門,他現在只能努力向政府爭取補貼。由于承包的近4000畝稻田幾乎全部是當地幾個村自行開辟的 “甩畝”(區別于列入國家農田統計的“正畝”),劉進良至今無法享受國家規定的各項補貼。這部分補貼每畝有119元,按近4000畝計算,相當可觀。
“如果沒有補貼,糧價就應該漲到位;如果能拿到補貼,糧價不漲也沒關系。”劉進良說。他早就已經向上面反映了自己的這一訴求,但是至今沒有結果。鄉里上報給區里,區里上報給市里,市里上報給省里,一如他當年被層層推舉當上全國種糧標兵的步驟。
談到補貼申請至今未果,早先當地記者隊伍采訪劉進良時隱身不見的他的妻子突然現身。“你們這些記者一波波地來,有什么用?反映上去也沒個結果。”她顯得有些激動。
劉進良阻止她:“不要說這些。”“我要說!你們把他這面紅旗豎起來,你看他現在這個樣子,老了、瘦了,身體也變差了,你要給我們向上面反映反映,再這樣下去,我們不種了,不耐煩種了!”她對記者說。
劉進良幾次拿眼睛盯著她,試圖阻止妻子,但是幾次欲言又止,他似乎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去反駁她。
來源:經濟觀察網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