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2008年三季度經濟運行數據 > 正文
金秋九月,對美國金融界來說卻格外蕭瑟,美國幾家知名金融機構如多米諾骨牌一樣紛紛倒下:14日美林“委身”美銀、15日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16日AIG告急、21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普通商業銀行獲批、26日華盛頓互助銀行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接管……一系列金融事件接踵而至。
中國如何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下一步中國的宏觀調控政策走向如何?就相關問題,《中國經濟周刊》專訪了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
“有信心,也要增強風險和憂患意識”
《中國經濟周刊》:您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新形勢?我們該如何應對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姚景源:2003年,中國經濟徹底擺脫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從2003年至2007年,中國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增長周期,高增長低通脹,始終都保持著兩位數的增長。但是,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至今,局面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經濟遭遇到了過去五年從未有過的復雜而又困難的國內外經濟局面。
首先是國際上美國次貸危機持續升級為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經濟出了問題不是小事,現在全世界經濟總量是54.3萬億美元,美國是13.8萬億美元,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5.5%。所以,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整個世界經濟直接會受到影響。美國次貸危機直接導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進而導致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歐盟統計局8月14日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經濟比前一季度下降0.2%,這是自1995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歐元區經濟首次環比出現負增長。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直接導致中國經濟的外部需求減弱。
其次,從資本層面看,美元貶值人民幣被迫升值。這三年美元大幅度貶值,人民幣大幅度升值,對中國經濟最直接的影響是削弱了出口競爭力。盡管今年上半年中國的出口還在增長,但是增幅回落了5.7%,其中對美國的出口僅增長8.9%,多年來首次出現個位數。
從商品市場層面看,目前整個國際商品市場上是“漲”聲一片。首先是石油價格上漲。今年1—6月份,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上漲近50%,最高時突破了每桶140美元。國際市場油價暴漲對中國的沖擊很大,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去年全國石油消費(原油消費)3.67億噸中1.8億噸是進口,進口數量占原油消費總量接近50%。其次是糧價高漲。去年底,全世界糧食庫存總量降到了3.14億噸。在國際上,糧食一年庫存量占糧食全年消費量有一個安全警戒線——比重不能低于18%,但是去年底,這個數字降低到了15%,達到了警戒線以下,所以糧價開始暴漲。我在土耳其看到一公斤大米相當60元人民幣,而現在我國的米價僅相當于韓國的1/13,相當于日本1/21。今年上半年一個很重要的指標是我國夏糧豐收,現在預計全年糧食也會有一個好收成。糧食連續五年豐收,意義重大。糧食豐收對穩定今年的價格及宏觀經濟都至關重要。
所以,無論從國際市場,還是資本層面、商品層面,在經濟全球化狀態下,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最終都要傳導到中國。面對當前如此復雜而又困難的局面,把握中國經濟要注意兩點:第一,一定要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要看到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條件、積極因素,增強信心、堅定信心;第二,要深刻認識和把握中國經濟所面臨的苦難和問題,進而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
“中國經濟基本面可用16個字概括”
《中國經濟周刊》:如何理解“中國經濟基本面是好的”這句話?
姚景源:中國宏觀經濟總量指標可以用“四三二一”概括,即中國經濟總量世界第四,中國進出口貿易量世界第三,中國利用外資量世界第二,國家外匯儲備量世界第一。到今年6月30日,中國國家外匯儲備是1.8088萬億美元,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是2億美元,30年前誰能預料到中國經濟會有今天的成就!所以,看經濟要看主流部分,看基本面,然后再看支撐和協調基本面的基本力量,如此把握中國經濟,就會滿懷信心。我感覺到有些人對市場動蕩存有悲觀情緒,原因是沒有看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沒有分析好支撐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基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