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鄧瑤 本報記者 高江虹
必和必拓與力拓合并案似乎“生不逢時”,恰好趕上了中國《反壟斷法》的正式出臺。然而,必和必拓似乎已做好披荊斬棘的準備。
7月30日,為安撫力拓股東情緒,必和必拓董事長安德(Don Argus)在一封致力拓股東的信中表示,預計國際監管機構將在2008年底前完成對其出資1420億美元并購力拓的審查,之后,必和必拓將準備向力拓股東發送收購要約的文件。他同時強調,必和必拓的收購要約將提升力拓股價。
但“兩拓”聯姻很有可能遭到世界各地的反壟斷審查。目前必和必拓已經先后向歐盟、美國、澳大利亞、南非、加拿大提交申請,并計劃日后再向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監管機構提交申請。7月3日,并購案已獲美國部分反壟斷機構的通過;次日,歐盟委員會則宣布延長對此案的審查程序;澳大利亞競爭和消費者委員會已表示其預計將于8月13日公布調查結果。
由于中國的《反壟斷法》即將實施,按照相關規定,必和必拓也將向中國遞交相關文件。6月18日,必和必拓倫敦發言人就表示:“我們將在本月晚些時候向中國的監管機構提交申請。”
那么,在中國的《反壟斷法》面前,“兩拓”合并審查又將會遇到怎樣的結局呢?
“兩拓”或將試法
“兩拓”合并顯然是中國市場不愿意看到的結果。
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曾對媒體透露,今年1至5月,中國鋼廠在國內鐵礦石富余的情況下突擊進口以及必和必拓收購逼迫力拓提高價碼做業績兩大因素,干擾了中澳雙方的鐵礦石談判。
據記者了解,鐵礦石需求量全球第一的中國鋼鐵企業在與供應商的價格談判中歷來總是被動,而今年的鐵礦石談判更是離譜到出現了一個專門針對中國鋼鐵企業的“中國價格”。最新消息也顯示,“兩拓”與歐洲市場達成的今年鐵礦石漲價幅度為71%,這一價格較此前與亞洲主要是中國達成的近97%的漲幅要優惠很多。“兩拓”合并后,其在價格談判的優勢地位將更加凸顯。
根據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2007年中國進口鐵礦石38300萬噸,占全球鐵礦石總量的46%,而增量則相當于全球增量的近90%。而“兩拓”與巴西淡水河谷三大鐵礦石供應商壟斷了全球70%以上資源,于是中國理所當然成了“兩拓”的主要購買商。合并后的企業將控制中國超過20%的鐵礦石市場,并拓展在中國備受追捧的煤、銅和其他商品的市場。
光大證券鋼鐵行業分析師趙湘鄂表示:“國際市場對鐵礦石的需求比較大,如果‘兩拓’合并,將在價格談判上有更大的決定權,很可能導致鋼鐵企業原材料進口價格上漲。對于中國鋼鐵企業來說,肯定不希望‘兩拓’合并成功,所以我認為中國企業和政府會竭力抵制合并進展,如果再加上反壟斷法審查和力拓管理層的抵制,‘兩拓’合并就困難重重,我個人并不看好必和必拓的行為。”
趙湘鄂認為,中國政府狙擊“兩拓”合并的利劍就是《反壟斷法》。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軒教授對記者表示:“雖然必和必拓并不擁有中國資產,但在中國開展了經營活動,屬于‘經營者集中’的一種,根據法律規定,如果達到國務院規定的申報標準,需事先向反壟斷執法機構申報,未申報的不得實施集中。”
新的《反壟斷法》并沒有對經營者集中指標作出詳細規定。但是李軒說,原則上如果必和必拓在8月1日之后向中國政府申報,那么其申報標準就要根據《反壟斷法》執行;如果是8月1日之前已向中國政府申報,那么其申報標準將根據此前2006年修訂后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簡稱“外資并購法”)標準執行:一、境外并購案其中一方當事人當年在華營業額達15億人民幣以上;二、一方當事人及其有關聯企業在華市場占有率達20%;三、并購后境外一方當事人與其有關聯企業在華市場占有率達25%。
所以他說盡管《反壟斷法》并沒有對經營者集中指標作出詳細規定,但是原來的外資并購法關于外資并購的條例,因與《反壟斷法》并不矛盾,所以兩拓并購仍可以按照外資并購法來處理。
根據2007年必和必拓財報,必和必拓公司全球營業額去年約475億美元,在華營業額突破40億美元,預計今年全年在華營業額將逾100億美元。有報道稱,兩拓合并后的企業將控制中國25%左右的鐵礦石市場。
從數字看,兩拓合并似乎有觸及《反壟斷法》“紅線”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