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來淘金者說“不”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4日 23:03 中國財經報
蔡勁松 據報載,一些外資礦業集團從我國金礦、貴金屬冶金礦的開采、選礦以及冶煉等開發項目中悄然退出。而這種格局的扭轉源于國家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的改變。這將意味著我國更加注重黃金以及貴金屬的產業安全,保護自己的資源開發不受外來“淘金者”“席卷”的重要舉措。 向外資開放低品位及難選冶金礦的開采、選礦、冶煉等貴金屬資源開發,曾經是作為我們對外經濟開放的一項內容,但是有些地方“開放”這些項目的速度,著實讓外資也感嘆“沒想到這么順當,效率這么高,沒想到中國人這么守信用”。為什么這些外來“淘金者”有如此高的評價呢?關鍵在于他們得到的甜頭太多,也太快了。確實,這些外來者不是“白求恩”,在他們“感激”的背后是國際黃金價格以及貴金屬的上漲以及他們獲利的迅速。而這些外來“淘金者”的“效率”卻讓我們這些當初邀請別人來淘金的主人也始料不及,據報載,自2003年后,數以百計的外國初級礦業公司和無以計數的獨立找礦人卷土重來,我國多個儲量過百噸的特大型金礦山,均被外資礦業公司控股圈占,其中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爛泥溝金礦、遼寧營口市蓋縣的貓嶺金礦、云南東川播卡金礦,這三大金礦目前已探明儲量均超過100噸,遠景儲量分別為150噸、300噸、400噸,被國土資源部稱為“世界級金礦”。而礦山開發與地方社區發展、安全環保等各種矛盾也隨著外來“淘金者”的介入,從而呈現出激發的態勢矛盾和利益博弈的激烈趨向。 從當初幫助“找礦”為名,到后來的“參股”中國的勘探開采行業,又發展到“控股”貴金屬冶煉業,外來“淘金者”的腳步越邁越大,越走越快,而與此同時,我國的黃金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資源相應地落入外來“淘金者”腰包的速度也在加快。 從邀請外來者幫助“淘金”,到目前關閉這個行業的大門,我們在慶幸亡羊補牢的同時,是否還應該反思,我們還有哪些邀請別人上自己土地淘金的優惠政策需要調整?我們為什么總是在出現資源緊缺或國際資源市場價格飆升之后,才發現當初我們與別人的交易合同又成了虧損契約?而有些地方對“洋外資”的崇拜情結為什么總是揮之不去?我們對國際市場長遠走勢的把握為什么總是滯后? 提高資源危機意識,限制資源的開采并把許多本國的資源企業“趕”到別國“發展”,這一直是近年來發達國家對資源行業的政策,而我國在這種趨勢面前必須重新審視我們過去的“外資開放”領域以及稅收政策等方面的內容。這不是“出爾反爾”,是一種及時的修正。像近來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的修訂,就是一種與國際的真正接軌,更是一種與時俱進。 因此,為了保護我國珍貴而稀缺的礦產資源,我們有必要審視和及時調整特殊資源的管理政策,那種邀請別人來自己土地“淘金”的事情,再也不應該發生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