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稱高通脹將常態化 加息爭議再起(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5:31 華夏時報
許善達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通貨膨脹在三至五年內無法緩解。 他表示,雖然CPI上漲80%以上來自食品價格上漲,但現在看來,食品價格回落的可能性不大。現在食品本身成本因素并沒有完全反映在食品價格中,同時,現在資源成本、環保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的趨勢,都會增加農產品成本,而且從增加農民收入的角度來看,食品價格也應該上漲。 統計局長謝伏瞻則強調,中國惡劣天氣影響將減退,但通脹壓力仍在加劇。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祁京梅在接受采訪時提示,CPI還需注意消費上游價格傳導壓力。PPI在2月份已經快速攀升至了6.6%,再創新高。 祁京梅認為,由于石油、金屬、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在上漲,PPI目前還有較大續漲可能,這可能成為推動CPI繼續保持高位的重要因素。 事實上,第一紡織網研究顯示,CPI中衣著類價格已連續8個月下跌之后,環比指數首次由負轉正開始上升,較前一月環比回升了0.5個百分點,衣著類CPI已經開始隨PPI抬頭。 唐平芳則對記者表示,看到統計局長的表態,她感覺食用油價格還要上漲,她準備豁出去,進上一大批散裝油。 激進貨幣政策難預料 CPI數據一出,德意志銀行就把中國今年全年的CPI預期從原來的6.4%上調到7.2%,并且預計,為了抑制通脹,政府將有更加激進的貨幣政策出臺。 德意志銀行的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認為,央行加息的政策可能會由此變得更加激進,每次加息的幅度可能加大,在未來2~3個月的加息幅度可能達到81個基點,此前他的預期為54個基點。 祁京梅也表示,為平抑我國目前強勁的物價上漲動力,加息變得緊迫,不過她也同時強調,考慮到人民幣升值速度不斷加快以及美國加大降息力度,中美利差擴大使中國可能面臨著熱錢大幅流入、流動性更加過剩的危險,這樣又將與平抑物價的初衷相違背。 對此,許善達則認為,即使不考慮美國因素,加息也與平抑物價初衷不符。 因為此輪物價上漲本來就是成本推動型,加息等于推高了成本,反而加劇了物價上漲的壓力,所以他建議更多地采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數量型工具。 不過同時許善達也表示,面對復雜的宏觀經濟形勢很難找出一項政策完美地解決所有問題,所以要各種手段相互結合、權衡利弊。 事實上,即使各位財經高官對采用何種貨幣政策也是看法不一。央行行長周小川和國家外匯局局長胡曉煉就表示了不同的態度,前者更重調控方式選擇,后者更重多種政策工具齊用。 面對各方爭論不休的話題,政協委員鄭祖康則提出了針對目前防通脹的主要任務,需要成立CPI監測委員會,研究預測國內外物價變化,為宏觀調控提供建議和依據。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