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構投資者為何未能發揮穩定市場的作用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4:35 金融時報
記者 李俠 就在美聯儲宣布擴大證券借貸項目,向一級交易商出借2000億美元的救市措施,歐美五大央行也紛紛推出向金融市場注資以緩解流動性壓力的舉措,全球股市一片上揚之際,A股市場卻再次連續暴跌,周四不僅一舉跌穿了4000點大關,周五盤中最低更是擊穿3900點大關。 有關統計顯示,自1月14日大盤開始的這輪階段性下跌以來,領跌主力全部屬于基金重倉品種,相當部分績優藍籌股跌幅已在40%以上甚至“腰斬”。席位交易信息顯示,以機構席位為主的席位號在1月下旬還不是太多,在近期則加大了減倉力度,在不少基金重倉股身上都能看到基金席位賣出金額排名居于前列,而金融、地產、裝備制造、航空等板塊成為機構重點減持的對象。這也是為什么每次的市場反彈都是半路夭折的原因,機構的持續減倉行為由個別機構向越來越多的機構蔓延,進而對大盤的加速下跌起到了進一步推波助瀾的作用。 機構投資者為什么未能發揮出穩定市場的作用反而起到加大市場波動的反作用呢? 不協調發展是機構投資者難以發揮市場穩定作用的重要原因。近兩三年間尤其是自去年以來,牛市的財富效應使得證券投資基金獲得了超速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成為市場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大機構投資者。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機構投資者持股比重占滬深股市總市值約50%,其中僅基金持股比重就占28%左右。一位市場專家指出,與保險資金、養老資金、社;鹨约捌髽I年金相比,證券投資基金運營資金的流動性和必須定期給投資者回報的特點,決定了其本質上仍屬于短期投資者,因而在穩定市場方面顯然要遜色許多。 去年9月以來股市的波動走勢也充分暴露出基金的局限性。9月份以后,滬深股市在大盤股帶動下出現加速上揚走勢,上證指數從4000多點升至最高6124點,這其中基金的推波助瀾成為大盤大漲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們看到,在大盤指數高企、估值壓力日益加大的情況下,那些謹慎的機構投資者如社保基金、保險公司、QFII包括私募基金已經在逐漸減倉甚至離場,但不斷涌向基金的巨量資金在使得基金規模迅速膨脹的同時,其天然的助漲功能通過股市上漲—基金凈值增加—投資者積極申購—基金追加投資—資金推動股市繼續上漲這一過程凸顯。而在此后股市下跌過程中,開放式基金的助跌功能又通過股市下跌—基金凈值減少—投資者大量贖回—基金被迫售股套現—加速股市下跌的過程得到充分展示。這其中,基金投資日前步入“散戶時代”,大量個人投資者將炒作股票時的“追漲殺跌”的習慣帶入基金投資中,在股市下跌時大量選擇贖回的行為,使得基金不得不賣出股票來應對贖回壓力,客觀上也抑制了基金穩定市場作用的發揮。 另一方面,市場也遺憾地看到,有相當部分的基金公司散戶特性明顯,熱衷于題材炒作、短線操作,投機意識較為濃厚。而機構間同樣存在的羊群效應,使得一些機構的跟風意識、頻繁操作頻率較之散戶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僅未能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反而加大了市場的波動風險。 而與投資基金相比,其他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如社;、QFII等相對要穩健、理性,但相對規模過小又使其難以對基金形成有效制衡。而境外成熟市場的各類機構投資者實力相對均衡,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共同基金號稱三大主力,相互制衡,并且在持股周期上也更為長久,從而保證了證券市場波動較小、相對穩定。 專家指出,機構投資者具有穩定市場的作用,也可以發揮出穩定市場的作用,關鍵是這種作用的發揮需要一定的市場和制度條件。進一步培養機構投資者長期投資理念、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既有賴于監管層的制約,更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規體系配套。 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去年底曾表示,要抓住有利時機促進我國機構投資者又好又快發展,進一步推動機構投資者發展壯大。他指出,要推動各類機構投資者的協調發展,進一步增強專業機構投資者穩定市場的作用。要在發展壯大機構投資者整體規模的同時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機構投資者的結構,改變證券投資基金發展較快、企業年金、社;鸬葯C構發展相對滯后的局面;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制度,繼續擴大保險資金、企業年金和社保基金投資資本市場的資本比例和規模,鼓勵和引導以養老金為代表的長期機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相互競爭的專業化機構投資者隊伍。專家表示,這既是推動機構投資者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解決目前機構投資者發展不平衡現狀的必要措施。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