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敬璉:防止大好經濟逆轉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9:55 《英才》
吳敬璉精彩觀點 中國經濟的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已經在2007年開始浮出水面,出現了系統性風險,而防止逆轉是首要任務。 在接受《英才》記者關于當前中國宏觀經濟問題專訪時,吳敬璉指出保證經濟既好又快的發展,必須協調好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 物價上漲老百姓有意見,這是個宏觀問題。要么抑制需求,要么增加供給,政府比較容易做的是抑制需求,而抑制需求主要有兩個手段:一個是少發票子,另一個是預算不留赤字。但問題出在前兩年票子發得太多了,有個滯后期,滯后期一過,多發的票子在市場上起作用了,股票、房地產和收藏品都漲起來了,然后就是消費物價指數。現在,沒有多少手段收票子,越提息,外國錢進來的越多,所以還是要加快人民幣升值,少發票子,別買那么多美元。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是不同的。從短期來說,發票子老百姓都高興,但是長期下來又不得了,所以政府一定要考慮長期影響是什么。照顧各種人的利益,各個社會集團要互相之間合作,實現的關鍵還是改革的問題,好的市場體系,才能夠保障既好又快的發展。 流動性過剩,或者說貨幣的過量供應,導致了通貨膨脹,消費物價指數上升,在吳敬璉看來正是內部失衡和外部失衡在中國宏觀經濟上的集中表現。 從經濟的深層結構看,內部失衡主要的表現就是GDP在投資和消費結構上的失衡,主要問題就是過度投資和消費不足。我們現在投資的比重越來越高,而消費的比重嚴重偏低。這樣就造成了許多問題,比如說群眾的生活水平提高過慢,收入水平的差距拉大這樣一系列問題。外部失衡的主要表現就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收支的雙順差,外匯儲備的大量積累,它會造成我們跟貿易伙伴國之間的摩擦加劇,我們的貿易條件變差就使很多產品賣不出價錢,收入很低,又搭上了我們的資源、我們的環境。 這樣一些內部、外部失衡,還會引起我們整個金融體系變得非常的脆弱,當出現了外部或者內部的沖擊時,就會出現嚴重的系統性風險。東亞許多國家都曾經歷過一個高成長期,但是好像他們大多數都沒有逃脫,出現了金融的系統性危機以后,損失了幾年、十幾年的時間。我們現在就是要盡力防止大好的經濟成長形勢出現逆轉。 內外失衡的問題,最深層的根源在于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陷,吳敬璉認為解決這一矛盾的方法在于轉變經濟發展的模式。 2007年關于宏觀經濟態勢和流動性過剩問題,經濟學界曾經有過集中的討論,這些討論的結論歸結為一點,就是內外失衡以至于它的宏觀經濟表現,貨幣的過量供應資產泡沫,和通貨膨脹的威脅等等最深層的根源在于增長模式的缺陷。要解決我們面臨的這些困難和挑戰,從根本上說就是要轉變發展的模式。但轉變發展模式是很不容易做到的,我們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的時候,就要求轉變增長方式,10年以后,到了2005年制定“十一五”的時候再次提出要把轉變增長方式作為今后五年的經濟工作的重心內容。2006年執行的情況不是太理想,所以到了去年的十七大再次重申必須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三個轉變。(整理|本刊記者嚴睿)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