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變革中的新山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0:39 中國經濟時報
曹英 實習生 馬也 對于資源大省山西來說,做“國家的煤炭基地”是一種驕傲的稱謂,但也是一種單一的產業傳承。當過度依賴資源而引發的安全、環保、經濟結構等問題在這個中部省份身上烙下滾燙印記的時候,山西省的決策層意識到:必須解放煤思維、創新煤經濟。 如果說,“煤炭基地”是資源需求對山西的角色分配,那么,今天的山西人在服從全局分配的同時,對自己也有所要求:在“煤炭基地”的冠名之前加一個“新”字,以新的發展方式建設新基地、新山西。 “好字優先,好中求快、又好又快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山西省當前發展的原則和根基。”2007年,山西省財政收入達到1200億元。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共山西省委書記、山西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寶順看來,科學發展觀指導下的新山西,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從這個起點開始,象征著可持續發展、健康發展的“綠色”主調將貫穿三晉大地。 發展要“綠” “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帶血的煤炭!”張寶順這個著名的觀點,點出了山西發展要堅決摒棄不顧資源環境生態代價、單純追求發展速度的做法,成為山西發展的“綠色標準認證體系”。 在山西這樣一個長期以來高度依賴資源的內陸煤炭大省,要實現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老工業基地向新型工業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自然人文資源大省向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的跨越,將面臨紛繁復雜的矛盾。對于如何破解這些矛盾,在山西擔任了7年省領導、對省情再熟悉不過的張寶順告訴記者,“三化并舉”是實現山西轉型跨越崛起的科學之路。 “新型工業化、特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三化并舉的實質內容。”他向記者介紹,新型工業化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促進傳統產業新型化,通過技術改造進行產業提升,淘汰落后、關小上大。 “比如山西省的煤炭,過去煤炭產業就是挖煤,但是現在煤挖出來必須要洗,洗過的煤可以洗掉50%甚至80%的灰分,要洗掉30%甚至50%的硫分,這樣就變成了潔凈能源,為全國電力、能源、城市環境優化提供了一個基礎。另外,洗出的煤的廢物,像中煤、煤矸石可以發電、燃燒,燃燒后的爐灰可以作民用磚,這樣就把煤循環利用了,吃干榨凈。利用煤產生的利潤由1變成了3,以1∶3、1∶5甚至1∶10的比率在提高效率。” 另一方面,要提升新興產業的比重,重點發展裝備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文化旅游、現代服務、特色農業等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建立新型、多元、穩固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特色城鎮化,是指要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 “山西有一些文化歷史底蘊積淀非常深厚的城市、城鎮,但與國際化城市建設還存在一定差距。應該從山西實際出發,提高城市的品位、提高城市的功能,同時保留文化特色。在資源型城市轉型、采煤沉陷區治理和煤礦棚戶區改造、提升市政基礎設施水平和服務功能、建設宜居城市上也要有所突破,建設一批有特色、有底蘊、有實力、有魅力的新型城市,全面提升城市的綜合承載力和輻射帶動力。” 推進農業現代化,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理念、統籌方法和現代思維來謀劃和解決“三農”問題。談到貧瘠的黃土高原農村,張寶順表示出對農村民生問題的憂心和加強“三農”工作的信心:“在山西還有大量的農村人口,有太行、呂梁、晉西北這樣連片的貧困地區,山西必須在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農村二三產業、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方面實現新突破,扎扎實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農業強起來、農村活起來、農民富起來。” 張寶順表示“科學發展觀在山西貫徹落實得怎么樣,關鍵要看新興產業在山西的發展。”山西將立足于煤炭資源延伸產業鏈發展煤化工業、在老工業基地的基礎上發展裝備制造業、依托豐富的自然文化資源發展文化旅游業、通過科技創新發展新型材料業,同時還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新興產業逐漸在三晉大地上凸顯良好的發展勢頭,裝備制造業成為新增就業最多的行業;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達到10.4%。煤焦冶電等傳統支柱產業也得到改造升級,煤炭百萬噸死亡率降到0.748,只有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山西省煤層氣開發利用走在全國前列。工業經濟效益指數達到190%,為歷史最好水平。 去污增“綠” 2007年,山西在“好字優先”的前提下,GDP達到5696.2億元,增長14.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我們經濟實力的提高并沒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張寶順肯定地說,節能減排的步伐在山西一直沒有停頓,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隨著奧運會的臨近,許多人開始擔憂周邊省份的環境問題是否會對北京造成影響。對于這樣的擔憂,張寶順回應道:“奧運會期間,北京能夠有一個好的天氣是全世界人民的期盼。山西作為首都的西大門,在為北京輸煤、輸焦炭、輸電的同時,不給北京帶去污染,這是我們一直努力做的事情。” 從2004年以來,山西省就致力于改善環境污染狀況。特別是2007年,強制要求境內二氧化硫主要來源——電廠和煉焦廠安裝脫硫、除塵等裝置。據悉,目前,山西省80%以上的電廠已經安裝了脫硫除塵裝置,已有15家電廠被強令關閉。沒有脫硫、除塵和回收裝置的焦化廠已被強制停產。“采取這些治理措施,不僅是山西主動為北京周邊環境治理承擔責任,更是山西長遠發展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選擇。” 在經濟發展、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山西節能減排指標、環境指標出現了可喜的變化,萬元GDP能耗降低了5.6%,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化學需氧量都降低了3%左右,出現了山西經濟大幅度向上發展、能耗和污染向下降低這樣兩個不同方向的曲線。這樣的曲線說明山西的經濟、社會發展開始走上又好又快的軌道。據張寶順介紹,2007年山西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繼續下降7.5%,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分別削減5.94%和3.25%,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列入全國113個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城市的5個市退出污染前十名行列。 “綠”以惠民 五大惠民工程內容涵蓋了教育、就業、醫療安康、社會保障、住房安居五大方面,是近年來山西提出的民生工程體系。張寶順指出:“五大惠民工程實際上是老百姓的訴求,體現了黨的‘十七大’對和諧社會建設的新要求。具體說,就是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樣的要求,通過我們的五大惠民工程在山西具體實現。” 據張寶順介紹,山西率先執行教育工程上的“兩免一補”,比國家規定的執行時間早一兩年,“兩免一補”不僅覆蓋農村,而且城市低保戶也已經被納入進來。今年按照全國的試點安排,“兩免一補”要逐漸擴大到城鄉義務教育領域,將涉及443萬中小學生。其他階段的教育也做到助學金、獎學金全覆蓋,確保讓每一個孩子都上得起學。 山西的社會保障工程從2005年開始啟動,按照“低水平、全覆蓋,先起步、再提高”的思路,針對城鄉困難群體建立了12項社會救助制度。現在山西一些市已經在探索對65歲以上的老人實行養老補貼,每月補30元,將來還要在農村建立起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住房安居工程方面,對煤炭職工棚戶區的改造、煤礦沉陷區的治理是山西省去年重點開展的大工程。現在全省開工建設了306萬平方米的新建住房,能夠解決50多萬沉陷區、棚戶區居民住房問題。城市棚戶區改造正在穩步推進。 “我們所有的發展最后都要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安居樂業、老百姓生活不斷富裕的目標。”當與記者談到經濟發展帶來的財政增收的用途時,張寶順還是選擇施惠于民:“希望山西能夠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一步步地讓大家過上好日子,讓廣大人民群眾生活有保障、有著落,同時開展好文明社區、文明企業單位的創建活動,讓大家過得更踏實,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在山西這塊礦產資源豐富但可持續發展面臨較大壓力、有工業基礎但技術創新能力不強、文化底蘊深厚但文化產業需進一步發展的土地上,省委書記張寶順面臨很多難題,然而,他更多的是對這片黃土地美好未來的期盼。因為只要以科學發展觀審視全局,三晉大地在產業鏈延伸之處、循環經濟發展之處、文化綠色資源的開發之處充滿生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