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發展成果應成為制度性常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4日 00:34 中國經濟時報
曾業輝 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上海政協委員邢普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向全國每人發放1000元現金以分享財政收入高增長,引發了如何共享發展成果的熱議。 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發展成果,有著實際而深遠的意義,但肯定不僅僅是向每個國民派發“紅包”那么簡單。 筆者的理解是,減輕人民負擔,保障百姓福利也應是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內容,應積極推進“全民社保、全民福利型社會”的建設。 在這方面,政府做出了長期而不懈的努力。 今年溫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受到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贊譽,“惠民清單”不僅有實際的承諾,而且覆蓋面廣。 例如,2008年中央財政安排“三農”支出5625億元,比上年增加1307億元;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億元增加到1562億元;保障體系建設投入2762億元,比上年增加458億元;今年秋季起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這些政策,不僅有明確的數字,而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然而,由于中國人口基數大、長期城鄉割裂、各地發展很不均衡、低收入及貧困人口數量多、人口流動規模大、人口老齡化壓力增加,再加上歷史負擔包袱沉重,諸多因素決定了縮小貧富差距、推動全民社保等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2007年,國家財政收入超過5.1萬億元,于是有人想到應當發個“紅包”共享這一成果,但共享成果不應是短暫的、一次性的,而應當涵蓋社保、醫療、就業、教育、住房、福利與提高勞動者收入及縮小貧富差距等方方面面,長遠目標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 共享發展成果,提高勞動者收入是一項重要內容。 長期以來,我們將低價勞動力成本看成是參與世界競爭的一大優勢,實際上這種“加工型”經濟的擴張,不僅耗費了國內寶貴的資源,而且不等價使用勞動力使低收入人群背負了沉重的負擔,并拉大了貧富差距,最終將縮減內需,影響經濟長遠發展。 買套房子都買不起怎么去擴大其他消費?怎么推動消費升級?若過分依靠信貸,一有風吹草動,并非沒有拉斷經濟鏈條的可能,美國次貸危機已敲響警鐘。 新的勞動合同法出臺以及要“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這些都有利于保護勞動者權益、提高勞動者收益。但目前應注意的一個問題是,在勞動力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在民營經濟占相當比重的形勢下,應該建立怎樣的機制來促進企業員工工資的提高。如果僅僅是壟斷性國企或公務員加工資其他人看熱鬧,則肯定與“全民共享”的初衷相背。 共享發展成果,應減輕民眾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的沉重負擔。 土地歸全民所有,但在部分地方,卻成了地方政府、各級房地產開發商及尋租掮客謀利的工具。每年廉租房、限價房占當地新增房產的比重、戶均居住面積的年漲幅、對當地房價漲幅的控制程度等,這些是否也可以納入政績考核?清算并公布各地建房成本;除縮減信貸外,打擊層層轉包、打擊賄賂經濟;對房地產企業實行差別稅率,等等,都應納入我們討論的范圍。 共享發展成果,還有必要推進公平的、可異地銜接的、覆蓋全民的社保。 2007年,我國僅基本養老金就實發了6105億元,負擔并不輕,但這僅是針對有基本養老的2億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真正做實個人賬戶,實現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對中國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2008年,醫療保險參保人員有望達到3億人,進步雖不小,但還有10億人等著呢! 目前,各地社保標準不一,發展很不均衡,社保覆蓋率仍然偏低,離全民社保還有很大的距離。即使在覆蓋率較低的情況下,仍然不能異地銜接,別說1.3億農民工很多沒有社保,即便有在哪兒養老都是個問題。現在人口流動規模越來越大,不僅是農民工,很多大學畢業生及內地知識分子異地工作后,戶口無著、社保難接,一換工作各類保險等于從零開始的事仍相當普遍。 長期以來,實行財產實名制的呼聲就沒停止過,對戶籍、財產、保險賬號與信用記錄實行統一的實名制,統一管理、賬隨人走,可以異地養老、異地提取。這仍是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外,共享發展成果還應成為一種制度性的常態。“制度性”,就要用制度去保障上述各個方面的落實,保障全民公平共享;“常態”,就是要使之成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發展形態,長期地、可持續地發展。 比如說,每年的教育投入、廉租房建設投入、醫療改革投入、社保資金投入增長百分之幾,能長期堅持就是一種常態;老百姓不管是在何時、何地都能享受到各項社保政策就是常態。 而就現狀而言,上述各方面都還存在諸多缺陷。要真正實現全民共享改革與發展的成果,還有很多制度需要確立,很多障礙需要清除。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