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步快走 文化體制改革立足“多元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4:02 中國經濟時報
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中國實行國家統包統管為主的文化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也造成了很多弊端,抑制了文化事業單位以及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致使文化事業發展缺乏活力。但從大局的角度和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有關機構的改革還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刀切,要穩步推進,小步快走。 ■本報記者 傅旭明 3月5日,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要進一步落實和完善文化體制改革政策措施,推動文化創新,加強文化建設。文化體制改革,主要是對文化部門生產關系的具體組織形式及其管理方式的改革。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強文化事業的活力,充分調動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多出優秀作品,多出優秀人才,繁榮文藝事業。改革文化體制是文化事業繁榮和發展的根本出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工作的一個長期任務。 管理:交疊缺位 “目前,出口藝術品基本上由國家文物部門核準,而什么樣的文化藝術品走出國門,都關系到我國文化藝術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 3月9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馮遠接受中國經濟時報專訪時反映:“比如,目前當代藝術品的文化導向引起社會的廣泛爭議,但出口根本無法控制,因為文物部門對當代藝術的情況不了解,而文化部門和文聯等部門又都沒有介入的機制。” 從目前的機構設置情況來看,涉及文化藝術的行政管理部門主要有:文化部、國家文物局、中國文聯、國家廣電總局、信息產業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等,雖然在分工上都相對明確,但由于文化藝術的效應和涉及面都相對發散,因此管理上常常存在既交疊又缺位的現象,同時,在一些事務上缺乏真正的協作聯動機制,比如對電影分級制推進的猶豫局面從某種角度是由于這樣的原因造成的。 有關專家表示,未來國家如果在文化領域的管理機構上實行大部委制,會有利于文化事業的建設。 改革:小步快走 對于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畫家吳冠中前不久提出取消畫院、“以獎代養”的建議,馮遠表示,從長遠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必然的趨勢。在計劃經濟體制時期,中國實行國家統包統管為主的文化管理體制。這種體制曾經發揮過積極作用,但也造成了很多弊端,抑制了文化事業單位以及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致使文化事業發展缺乏活力。但從大局的角度和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對于有關機構的改革還不能操之過急,不能一刀切,要穩步推進,小步快走。他說,目前,對各地畫院和美協在國家重大文化項目工程,以及地方群眾文化藝術的普及上的功能和成績應予與肯定,同時,加快相關機構的內部改革也十分必要。他透露,許多地方文化藝術機構已經開始實行畫家、作家合同聘任制。 投入:加大政府力度 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鼓勵創作優秀精神文化產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構建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推進全國文化信息共享、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具有公益性質的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今明兩年內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 馮遠委員指出,公益性文化藝術事業,必須堅持國家主導投入的政策。而對于大眾文化和群眾社區文化非贏利性藝術團體也要保持一定的資金補貼,以豐富充實普通群眾文化藝術生活。 有關專家也指出,在文化行政管理上,應確立分類管理、分級指導的宏觀管理思路。首先,文化行政管理部門要轉變政府職能,要真正實現行業歸口管理,加強文化行政主管部門的規劃、指導、協調、服務、檢查、監督等職能,在放開搞活的情況下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其次,要對各類文化單位區別情況,分類指導,理順國家、單位、個人之間的關系,逐步形成國家保證重點、鼓勵社會興辦文化事業的發展格局。對不同類型的文化單位采用不同的經濟管理方式:撥款補貼、信貸調節、鼓勵社會捐助或實行差別稅率等。國家對重點藝術表演團體和公益型文化事業單位給予大力扶持,同時在投資方式上加以改變,由人頭費轉向事業建設費、文化產品生產補貼費等,把重點放在激發自身活力上,充分發揮國辦文化的主導作用。 模式:引入激勵機制 馮遠委員對記者表示,對于娛樂性質文化事業,國家應該鼓勵社會力量投資發展,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用于文化精神的消費支出也會增加,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應該轉變職能,為這一類的文化藝術團體提供政策性指導和業務性支持。 目前我國已經確定了文化事業建設的目標,即在所有制形式上,鼓勵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的文化事業和企業,逐步形成以國家保證重點,國家、集體、個人共同參與的多種經濟成分、多層次、多體制辦文化的格局,由此形成多種不同的經營方式和流通渠道,以適應藝術生產力的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群眾對文化生活和審美的需求。在內部運行機制上,遵循文化發展的內在規律,發揮市場機制的積極作用;加強內部管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既有競爭激勵又有責任約束的藝術生產機制、經營機制、用人機制、分配機制和領導體制;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佳結合。 記者從文化部了解到,近年來文化部以藝術表演團體改革為重點,進一步加大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力度,在所有制形式、行政管理、人事制度、分配機制、領導體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在文化部的直接指導下,中央直屬藝術表演團體的改革分兩步進行。第一步,實行演出補貼制。改變國家投資方式,變藝術生產前的不可控投入為生產后可控的投入,逐步建立起國家對中央直屬藝術表演團體新型的調控關系。經過考評聘任制的改革,10個直屬藝術表演團體在崗演職員減少了近900人。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杰接受媒體采訪也表示,從改革開放整體布局來看,文化領域的改革時間排在最后,但這幾年各級政府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為改革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從而使得文化體制改革有了關鍵性突破。如推動政企分開、政事分開、管辦分開,政府和市場中介分開,在文化領域明顯形成了市場的主體、管理的主體和服務的主體;在推動各地區、各行業文化單位體制創新方面,也提供了較為寬松的環境,鼓勵各單位積極探索新的方式方法、開拓發展新路,使得一批單位做大做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