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擯棄高新產業的區域歧視政策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4:01 中國經濟時報
孫東輝 王曉紅 “有些企業‘勞民傷財’地遷移,有些企業注冊后卻‘虛晃一槍’。”在全國人大代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種衍民看來,這些看似正常的追逐利益行為下,卻暗流涌動,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新技術企業的正常發展。他認為,從體制上溯源,可歸結到高新技術企業區域歧視政策尚未消除。 為了促進我國高新技術的發展,1988年起,我國做出了建立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決策,并對開發區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按15%的優惠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在今年1月1日《新稅法》實施前,企業享受高新技術產業稅收優惠政策受到了嚴格的地理位置限制。種衍民說:“是否位于經濟特區、是否位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都會影響企業的受惠程度,甚至同屬于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但由于級別不同使得企業的待遇不一。” “為了享受到稅收優惠,不少企業不得不‘勞民傷財’遷移到特定的區域內,或在該區域內登記注冊后卻‘虛晃一槍’,繼續在區外從事生產經營,只是在財務上將所有的業績都歸入區內企業。”種衍民表示,即使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企業,其項目或產品也未必都屬于高新技術,因此“應當擯棄這種針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區域歧視政策”。 《新稅法》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按照《新稅法》,不管是哪一個區域的企業,只要其在某個項目或產品上符合了高新技術的標準,即可針對該項目或產品提供優惠。“這種實事求是的做法有利于調動優勢企業的技術創新。”種衍民說。 然而讓種衍民感到困惑的是,由于國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統一認定標準尚未下發,各省目前仍在執行僅給予園區內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使得《新稅法》已明確提出的非園區內高新企業享受稅收優惠的政策一直無法落實,“這嚴重影響了有關企業的創新發展熱情”。 種衍民建議,國家應盡快出臺認定標準,提高我國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以財政稅收的優惠政策引導這些企業成長為世界級的知名企業。他認為,國家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設立中,應重點向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裝備制造業、新材料及新能源等產業傾斜;應當向這些行業的龍頭企業,具備自主創新平臺,承擔國家重大項目工程首臺(套)研制任務的企業傾斜;向民族自主品牌的企業傾斜。 “也希望國家稅務部門能夠就《新稅法》的此項規定組成檢查組,督察各地的落實情況。”種衍民說。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