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一步完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4:31 金融時報
訪全國人大代表、人行成都分行行長李明昌 記者 吳迪 2007年全國物價出現快速上漲勢頭,尤其是豬肉、食用油等食品價格和商品住宅價格上漲較快。2008年物價仍然面臨較大的上漲壓力,物價上漲已經成為公眾關注的社會問題。記者近日就進一步完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有關問題采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成都分行行長李明昌。 記者:請你談一談選擇提出“進一步完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建議的初衷? 李明昌:為了更好地對物價形勢進行監測、分析和判斷,合理引導公眾預期,提高宏觀調控成效,當前迫切需要豐富和完善我國現有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提高物價統計信息的透明度。 記者:我國現有物價統計指標體系的局限體現在哪些方面? 李明昌:第一,物價統計指標體系不完善。在經濟全球化和經濟轉型背景下,我國通脹形成機理相當復雜,現有的物價統計指標難以厘清和區分不同因素對物價的影響程度,難以及時反映通貨膨脹的變動趨勢,難以全面準確反映物價中長期發展趨勢和通貨膨脹程度。 第二,物價統計數據信息的透明度不足。《統計法》第十三條、第十四條規定了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制度,第十五條規定了統計資料的保密制度,但對保密設限的程度和范圍界定不清,缺乏完善的、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統計信息披露制度,因此現有統計數據信息披露的廣度和深度都較小,制約了統計數據效用的充分發揮。 第三,物價信息的解釋宣傳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特定歷史階段、市場化水平和管理體制的特殊性,加之國際市場價格傳導、國內供給約束、資源產品調價以及季節和災害性天氣等因素對物價產生了疊加影響,常用的消費價格指數在反映通貨膨脹和經濟運行狀況時存在較大局限性,如果不能合理解釋并使用有效的物價統計指標,容易誤導和推升公眾的通貨膨脹預期,形成由預期因素導致的物價擴散和自我強化,對經濟金融的健康運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記者:你對進一步完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有何初步設想及建議? 李明昌:為更好地對物價形勢進行監測、分析和判斷,合理引導公眾預期,提高宏觀調控成效,建議國家統計部門研究和解決以下問題: 一是豐富和完善物價統計指標體系。建議根據居民消費結構變化,適時調整權重。調查和編制反映中低收入階層消費價格狀況的物價指數,使統計工作更加貼近民生。研究和編制準確反映物價中長期趨勢和通貨膨脹程度的派生物價指數,剔除價格變動中主要受供給和外部沖擊引起的暫時波動因素,滿足宏觀調控以及社會公眾的不同需求。 二是完善統計信息公開披露制度,增強統計工作的透明度。相關物價統計部門要按照《統計法》對數據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信息披露制度,在有效防范數據泄密風險的前提下,盡可能拓寬統計數據公開的范圍和深度,提高數據發布的及時性,增強統計工作的透明度。 三是加大對物價等統計數據的宣傳和引導力度。為有效引導公眾預期,加強物價統計部門與相關經濟管理和決策部門間的溝通與協作,保持數據公布的一致性,提高數據公布的權威性。要在擴大數據發布范圍,提高數據透明度的同時,還要及時加強對CPI、PPI以及派生物價指數等物價相關統計指標的宣傳和解釋力度,以幫助公眾科學判斷物價變動程度和發展趨勢,引導社會公眾形成合理預期。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