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貸危機警示中國金融風險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1日 00:43 中國經濟時報
全國政協委員建議更加注重金融監管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兩會特別關注之四-本報記者 黃楊 美國次貸危機愈演愈烈,國際著名金融機構紛紛報告巨虧,國際股市也一再暴跌。由于全球市場與中國股市的關聯度不斷增強,滬深股市也受到牽連。同時,我國進入了加息周期,一年期貸款利率由5.31%提高到7.47%,房貸利率又高于基準利率水平,借款人的還款壓力不斷增大,一旦出現貸款利率過高,而住房價格明顯下跌的局面,房貸違約率會不斷上升,很可能給銀行造成大量損失。 由于次貸危機影響擴大和“從緊”貨幣政策壓力顯現,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今年2月份曾警示,我國銀行業存在包括市場、信用、流動性等多個潛在的金融風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賀強認為,在金融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一旦出現金融風險,可能會具有很強的傳導性。因此,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分業監管已經不能滿足金融發展的需要。我們在防范金融風險方面,要更加注重金融監管的協調性和統一性。 汲取次貸危機教訓 防范金融體系風險 “從次貸危機的爆發中,我們可以得到警示。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住房抵押貸款的資產證券化程度很低,如果出現房貸違約問題,風險將難以分散,只能由銀行自身承擔。”賀強說。 全國政協委員、福建順盛集團董事長李順堤也認為,在資本賬戶逐步開放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下,我國金融體系的不穩定性加大,銀行經營面臨的不僅是信用上的風險,還有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這些風險不加以防范就極有可能引發金融危機。他建議,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到金融風險對銀行穩健經營的潛在威脅,要加強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一是要加強對匯率、利率變動的預測,加快引入先進的匯率、利率風險計量模型和完善內部控制機制。二是要重視引進和培養精通外匯業務和外匯、利率風險管理領域的人才。三是盡快推出一批金融衍生工具,使銀行能夠選擇更多轉移匯率風險的途徑。 “為了汲取次貸危機的教訓,防范我國金融體系風險,我國應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建立多層次證券市場,增強證券市場彈性,提高證券市場抵御風險的能力。”賀強對記者說。 他認為:“目前看,可以通過推出單邊收取證券交易印花稅等利好政策,重新恢復投資者信心。” 金融經營日趨綜合 引發統一監管猜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監督管理體制經歷了1989年、1998年和2003年三次大的變革,形成了各司其職的五個金融監督管理機構——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國家外匯管理局。 “金融分業監管體制的建立對于提高金融專業化監管水平、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發揮了積極作用。但是,面對金融業綜合經營加快推進的新形勢和系統性金融風險更為復雜的新挑戰,目前分業監管體制在運作中出現了諸多不適應的問題,亟待解決。”全國政協委員、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行長馬經在《關于進一步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防范金融風險的提案》中提醒。 隨著我國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推進,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業務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但是對跨行業經營的金融控股公司和跨市場金融創新業務的監管職責界定不清晰,協調監管難度大,存在監管重復和監管真空,既提高了監管成本,又容易出現逃避監管現象。 馬經認為,從國際經驗和國內實踐來看,無論金融監管體制如何變革,中央銀行都因在金融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對整個金融體系的巨大影響力,而在金融監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此,進一步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需要全面考慮貨幣政策與金融監管,銀行、證券與保險監管之間的關系,在現行分業監管框架下強化中國人民銀行的協調職責和主導作用,理順中國人民銀行與其他金融監管機構的分工協作關系。 對于近期熱議的“大部門制”,馬經在提案中建議結合精簡政府機構、組建大部門體制的設想,對各金融監管機構職能進行整合,構建協調配合的新型金融監管框架。 賀強則認為,可以考慮建立統一的金融風險監督委員會,并在將來時機成熟時實現金融業統一監管。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