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把握調控節奏 堅持貨幣緊縮是“基調”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6日 07:15 21世紀經濟報道
3月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是:GDP增長8%左右;全年CPI漲幅控制在4.8%左右。溫家寶表示,今年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是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毫無疑問,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防止惡性通貨膨脹”視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這反映了一個重要的“政策取向”上的變化。這一“取向”上的變化又是通過某種“替代關系”可以察覺。因為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目標依然同2007年的目標制是一樣的,都是8%左右。實際上2007年中國的GDP增長率達到了11.4%,相比2006年的GDP增長率高了0.7個百分點。 今年中國的GDP目標定得的確有點保守,即使最謹慎的宏觀經濟學家都認為中國肯定會有9%的增幅。而真正令人棘手的是今年的通脹目標,因為全年4.8%的CPI目標是建立在下半年物價快速回落的基礎上(因為上半年的CPI還會延續6%以上的走勢),但詭異的CPI曲線在奧運之后是否掉頭向下?這是一個巨大的謎團,也是一個需要謹慎對待的命題。 最近一段時間,由于資產價格(房地產和股市)走低,使得一些人懷疑中國緊縮性貨幣政策是否是一個恰當的政策?我們認為,“一味緊縮”以及“為緊縮而緊縮”顯然是不對的,但是在目前中國如此高企的CPI指數、巨大的固定資產投資反彈動能以及貨幣信貸投放偏多的情形下,貨幣緊縮是一種必須的基礎性的調控。在貨幣緊縮的大基調下,采取一些“供應學派”的做法,促進一些產業(農業)提高其產出能力,或者用財政和稅收的刺激性政策來誘致消費需求,彌補投資需求被適當控制造成的對GDP數字的拉動。也就是說,未來CPI走低的關鍵不是期待農產品價格迅速回落,而是控制工業品價格(例如PPI指數)的漲幅或者促其快速回落。 在奧地利學派看來,通貨膨脹的發生路徑是一次不同部門漲價的先后序列路徑,央行被“逼”出來的貨幣總是先被一些強勢部門(具有更大權勢國有企業)得到,這些首先得到貨幣的部門會將這筆錢花出去,或者用于投資,或者用于消費。于是,后一行業的企業的收入增加,他們又增加投資或消費,再對他們所需要的投資品或消費品的價格產生影響。于是,如果我們觀察通脹過程中的不同產業的價格上漲幅度的話,那么我們會發現,接近政府的權勢的企業、被政府認為應當優先發展的行業或者重化工業的基礎性部門會最早得到增發貨幣(房地產、鋼鐵)。這些行業和企業的投資和消費需求首先大量增加,然后它們的產品價格開始迅猛上漲,并將這種價格上漲效應開始向權力鏈下游傳遞下去。而確認通貨膨脹大規模興起的典型標志是農產品部門的整體性價格上漲,因為它們距離通脹權力源是最遠、是最尾端的。在中國,這個弱勢部門無疑是農業部門。一旦農產品這樣的弱勢部門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上漲,通貨膨脹就標志著完全成形,政府就應該采取強有力措施來遏制通脹,例如大幅度的加息,提高準備金率以及票據回收。 但如果在貨幣緊縮的過程中突然又添加“寬松”的貨幣因子,那么,其傳遞模式又恢復到以前的權力傳導模式,即處于產業鏈上游的強勢部門和企業首先享受“寬松”,接下來故事還是一樣,PPI的價格開始飆升,農產品的價格也保持強勁的升幅,最終CPI的數字會到達一個新高度,負利率的持續擴大讓民眾無法確定其儲蓄行為和投資行為到底誰更有風險?而且高物價將侵占中低收入民眾的積蓄,使得這些民眾其財富流無法支持樓宇按揭,導致未來的房地產價格跌到令人吃驚的程度,并造成大量銀行壞帳。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