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中國CPI漲幅遠超政府既定目標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4日 14:41 《財經》雜志網絡版
物價上漲既有總量原因,也有結構性的原因;既有國內的因素,也有國際性的因素和影響 【《財經》網綜合報道】1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介紹了2007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2007年,中國居民消費價格(CPI)上漲4.8%,12月上漲6.5%。漲幅高出2006年3.3個百分點,也遠超政府確定的全年3%的漲幅。 食品、居住價格上漲是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的主要原因。分類別看,食品價格上漲12.3%,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4.0個百分點;居住價格上漲4.5%,拉動價格總水平上漲0.6個百分點。在食品價格中,糧食上漲6.3%,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1.7%,蛋上漲21.8%。其余商品價格有漲有落。 謝伏瞻分析認為,從結構上講,影響這一輪CPI上漲的誘因是在6年開始豬肉價格的上漲。2006年肉價過低導致生豬存欄下降,豬藍耳病的也導致價格上漲,糧食價格上漲促使飼料成本上升,帶動整個CPI的上漲。 此外,影響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因素,是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上漲對中國的輸入性影響。首先是石油價格的上漲推動國內油價上漲。其次是食用植物油價格上漲,2007年國際市場價格幾乎上漲一倍。 謝伏瞻強調,石油和食用植物油的價格都是剛性很強的產品,是推動CPI上漲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這一輪物價上漲的國際背景是和以往有很大不同的,通貨膨脹具有世界性的趨勢。2007年印度CPI上漲是5.2%,俄羅斯上漲9.4%,美國預計也將達2.8%,歐元區CPI也上漲2%以上。 從總量上來講,2007年廣義貨幣超過了40萬億,充裕的貨幣供給是物價總水平上漲的影響因素之一。 因此,這一輪的物價上漲既有總量原因,也有結構性的原因;既有國內的因素,也有國際性的因素和影響;既有需求拉動的因素,也有成本推動的影響,還有市場預期和財富效應等,是一種綜合影響的結果。 對于未來的物價走勢,謝伏瞻表表示,即使沒有任何新漲價的因素,僅2007年的物價上漲翹尾影響,2008年都面臨著比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要控制物價的上漲,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是需要一個過程。”- (《財經》實習記者 耿欣)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