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開行改革正進入關鍵階段 上市言之尚早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00:3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王鎮江 國開行改革正進入關鍵階段。 最近,市場傳言國開行可能正醞釀上市計劃。權威人士表示,“這只是某些部門的一個設想”。 他指出,國開行的改革比原先想像的要復雜得多,目前還存在很多不確定性。 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認為,上市是國開行未來發展的大方向,但現在說上市“言之過早”。 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對國開行的最新定位是: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在業務范圍上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不得從事零售業務。而對政策性業務,則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 此前,本報記者從多方證實,國開行的商業化運作并不是要做商業銀行。業內人士表示,商業化運作有多種途徑,上市只是其中一種。 國開行上市之辯 對于國開行是否可以上市,學界有不同的看法。 廣東金融學院中國金融轉型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陸磊認為,國開行上市是可能的,而且不存在法律和技術的障礙。他認為上市有三個好處:首先,有效解決資金來源問題,普通股可以計入核心資本,從而大大提高國開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增強其實力;其次,國開行業績好,上市可讓社會公眾分享收益;其三,從短期看,也可以吸收部分國內過剩的流動性,幫助國家實現宏觀調控目標。 不過,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擔心,政策性項目往往期限長、投入大、風險高,單純從股東成本收益的角度考慮,如果上市,國開行是否還愿意做?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貨幣理論與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楊濤認為,國開行有向全能型銀行發展的愿望,從做大做強的角度看,上市確實是一個不錯的途徑。但上市后,國家對其發行金融債的信用支持及額度要求肯定要發生變化,這對一個主要依靠發行債券融資的銀行來說,無疑會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國開行其實處于兩難處境中”。 在他看來,農業、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等“瓶頸”領域仍需要開發性政策金融機構。而國開行10多年來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不宜輕易放棄原有的優勢業務。 鐘偉認為,從國開行長遠發展趨勢看應該上市,但現在提上市未免過早。國有金融機構上市前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包括戰略轉型、股改重組、審計、上市輔導等步驟,起碼需要2-3年的準備時間。 陸磊認為,除了上市,通過收購兼并做成綜合性金融機構也是一種途徑。此外,還可以通過定向發行次級債、可轉債來籌集資金。湯敏表示,世界銀行(wOrld bank)成立國際金融公司(IFC)的做法可以借鑒。 國開行的商業化運作方式,根本上取決于自身的定位。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認為,國開行將是一個過渡性的金融機構,所謂“商業化運作”主要指按照市場原則來開展業務,加強其成本收益的內在約束,同時也利于避免行政干預。因此,不能用原來傳統的金融機構類型給它戴帽子,應允許它進行各種嘗試和創新,比如投資入股金融機構,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開拓國際市場等。 誰將是第二個股東? 消息人士透露,改革后的國開行將成立股份制公司。這似乎又將為未來開行的上市鋪平了道路。法律規定,上市企業必須是股份制公司。 股份制公司的股東至少需要2個。匯金通過向國開行注資200億美元,無疑成為國開行的一個大股東。但其它股東來自哪里呢? 湯敏表示,從國外經驗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資金來源除了政府投資之外,也可以吸收社會資本,包括民營資本的參與。 按照<公司法>,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可采取兩種形式:發起設立和募集設立。前者需要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的全部股份,后者是由發起人認購公司應發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會公開募集或者向特定對象募集。經過匯金公司注資,國開行如果進行下一步股改,兩種方式都有可能。 此前幾大國有銀行的改革模式均分為股份制改革、引入戰略投資者、上市等三大步驟。有消息稱,巴克萊銀行有意成為國家開發行的戰略投資者。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分析說:“引入巴克萊銀行作為戰略投資者是完全有可能的,從發展全能型金融機構來考慮,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巴克萊銀行是英國第二大銀行,業務范圍涉及票據交換、投資、保險、租賃、出口信貸、財產管理等,是一個全能型的綜合金融機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