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信貸增量可能與去年持平 按季控制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00:10 21世紀經濟報道
上海報道 本報記者 陳昆才 特約記者 周小雍 2008年,在央行“從緊”貨幣政策的背景下,大銀行的執行力度、行為選擇及授信政策的調整,無疑成為信貸調控的關鍵節點。 不負監管部門所望,各大銀行目前正悄然行動。 近日,多家規模不等的中外資銀行均向本報記者證實,在這些銀行向央行匯報的信貸規劃中,“新增規模與2007年基本持平、按季控制”成為一致內容。 而一些大行對2008年信貸計劃的制定,則更為嚴格。 本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為防止分支機構在全年信貸盤子出來前的“突擊放貸”行為,工行總行近日給出了1月份新增貸款的上限。 而建行方面,2008年的信貸增量可能比2007年的水平“更緊一些”。 與此同時,各家大行正在醞釀中的授信政策也將對實體經濟中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兩高一剩”行業、出口導向型企業和房地產行業“十分不利”。 大行“緊上加緊” 雖然,大型商業銀行的2008年信貸計劃尚未最終出籠,但外界已對四大行今年的新增信貸規模做出預測,分別為工商銀行3650億元、建設銀行3500億元、農業銀行3100億元、中國銀行2600億元。 “今年整體的(新增)規模已經基本明確,要跟上年增量的絕對數持平,實際上2007年也是在央行確定的盤子里。”1月9日,一家大型商業銀行授信評審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 但從此前公布的大型上市銀行三季報來看,工行、中行和建行在2007年前三季度的信貸投放均出現較大幅度增長。 2007年9月末,工行客戶貸款及墊款凈額比年初增加人民幣4019.39億元,增長11.4%;同期,建行增加3772.19億元,增長13.49%;而中行更快,增長16.69%,增量為3290.46億元。 對比2007年三季度末與2008年預測的兩組數據,信貸調控政策在2007年四季度發揮的作用清晰可見。 同樣,2008年的從緊貨幣政策也需要大行做出表率。 近日,工行總行向所有一級分行下發了一份內部通知,表明了工行貫徹宏調精神的“未雨綢繆”。1月9日,一位見過上述文件的工行人士透露,“總行的文件很短,總體的意思是在全行2008年年度信貸計劃沒有下達之前,為防止1月份信貸增長過快,要求各分行1月末新增貸款不能超過去年全年新增貸款規模的15%。” 從收益角度考慮,商業銀行更傾向于將信貸投放提前到1月份或一季度來執行。所以,“總行此舉的意圖很明顯,在全年信貸總盤子未出來之前,擔心下面的貸款跑得太猛。”上述工行人士稱。 “1月份15%的占比不算多,這在大行中應該也算是少的了,看來他們(工行)執行得比較嚴格。”一家大行負責資產負債管理的人士如是評價。 目前,其他大型商業銀行并未發出類似通知,但“緊上加緊”已成基本格局。 “總行今年的信貸盤子也還沒定下來,在與去年新增規模持平的基礎上,我們可能還要再緊一些。”1月9日,建行某一級分行人士透露,但與工行不同的是,“我們在季度控制的前提下,月度之間可以作小幅調整”。 授信政策調整思路解析 如何調整各自的信貸投放策略,各家商業銀行還沒有想好最佳答案。 1月8日,上海一家綜合性外資法人銀行管理層人士透露,該行于2007年12月份初向央行上報了2008年信貸規劃,也遵循了“增量與2007年持平和按季控制”的窗口指導要求,四個季度的信貸投放(累計)比例大致為35%、60%~65%、90%、100%。 這位外資行管理層人士稱,對于各家外資法人銀行而言,上述信貸調控的標準是相同的。不過,這家于2007年完成轉制的外資法人銀行目前也陷入迷茫之中。“今年是否進行規模擴張?如何做?現在都還沒確定,因為對政策看得不太清楚。”上述外資行管理層人士直言。 本報記者從多個渠道獲悉,包括工行、建行在內,大型商業銀行對具體行業授信政策所作的最新調整都還沒出臺,因為調控對商業銀行授信管理的精細化程度提出更高要求。 究其原因,信貸總量受限讓貸款行業投向問題變得愈發重要和困難。一方面,信貸投放的總量受限后,將對銀行的盈利性增長形成一些壓力。另一方面,由于資金面收緊,市場資金供求也出現變化,銀行資金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但問題是各家銀行的資金價格都會上去,我們需要考慮的就是在大家都上的情況下,我們怎么上得更好。”前述大行授信部負責人如是說。 所以,橫亙在商業銀行面前的將是這樣一道難題。 “如果要做好企業,好企業的定價能力可能比我們強,所以,銀行的議價能力比較弱;要是做一般企業,可能風險又會加大。“上述大行授信部負責人表示,“這就是我們在投向上需要把握好的(尺度)”。 目前,“關于信貸投向方面的政策還在起草階段。總體來說,在貫徹宏觀調控的基礎上,對一些新的領域可能會控制得更加嚴格。”前述大行授信部負責人稱,因為國家現在明確規定,假如一些項目不符合有關規定,那么“誰投入,誰負責”,“這樣對銀行的合規要求就更高了,所以,我們也準備強調這些內容”。 具體而言,“我認為重點應該是在一些新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上,特別是一些熱點領域,如電力、資源型的行業。”上述大行授信部人士續稱。 行業沖擊知多少 貫徹宏調要求、調整行業投向,已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的普遍選擇。 雖然總行的政策還未出來,“但肯定是遵循國家宏觀調控的導向。”1月9日,浦發銀行一位分行公司部負責人在電話中告訴記者。 除股份制銀行之外,一直處在調控末端的地方銀行也已采取措施,調整授信策略。 “越來越緊了!”1月9日,一位地方銀行授信部人士直言,“未來主要是存量優質客戶信貸需求的增加和零售等低風險業務的增長。” 上述授信部人士所在的銀行已對授信政策方面將作出初步調整,“授信權限進一步上收,并推行公司準入和行業評審制度,信用評級系統也做了調整,更加嚴格了”。這位地方銀行人士稱,“房地產、鋼鐵、汽車、公路、有色金屬、水泥、電力、煤炭、紡織等,將是第一批進行行業評審的”。 從這份清單中可以看出,實體經濟中的一些行業將因為銀行調整授信策略而受到沖擊。 “近年來,我們對房地產和鋼鐵企業的貸款一直是比較嚴格的。”前述大行授信部負責人告訴記者,比如,“我們一般都要求低質押,質押率一般不高于70%,以抵抗房價下跌的風險;另外,在資質(審核)上,我們不太主張做一些別墅等高端的開發貸款。” 其實,大行此前的行為已表明,房地產行業在2008年受到的沖擊將進一步加大。2007年6月30日,在建行內地業務中,房地產業貸款占全部貸款的比重為10.59%,其中有抵押貸款占比82.68%,該兩項數據已分別比2006年末下降0.2個百分點和提高2.02個百分點,意味著建行在降低自身風險的同時,逐步減持房地產開發貸款。 無獨有偶。除“兩高一剩”行業繼續受到調控影響之外,一些出口導向型企業也被銀行列入凈退出的清單。在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特別是一些小、散、差的出口導向型企業會面臨進一步的生存壓力。”前述大行授信部負責人如是說。 相關報道: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