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國資委回歸出資人身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07:44 華夏時報
國資委歸位 成為純粹的出資人之后,國資委與資本市場的曖昧關系漸漸厘清。 本報記者 鄭 盎 北京報道 幾年前國資委一開會,股市就跌;如今國資委一開會,股市就漲。 12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明確表示,“央企的使命是為股東提供持續穩定的回報,因此不會大幅度拋售上市公司股票”。受此影響,第二天,滬深股市在央企股走強帶領下雙雙收高,央企控股板塊擺脫了前幾日低迷下滑的走勢,多數股票漲幅均在3%之上。 隨著眾多央企航母的回歸A股,“大管家”的市場控制力成倍增長,以至于業內人士評價,“現在的股市,簡直可以叫做‘國資委市’了”。 國資委既做央企的堅管者,又做出資人,不時給2007年的資本市場帶來不確定因素,年底出臺的國資法草案,正在改善這種狀況。 追逐“國資委指令” 2007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央企上市年,中國遠洋、中國神華、中國石油、中國鋁業、中海油、中海集裝箱6家H股上市公司回歸A股。鞍鋼股份、中國船舶等12家企業境內增發、配股。中船集團借助滬東重機整體上市,東方電氣集團借東方電機實現整體上市。 央企整體上市和回歸A股市場步伐趨緊,國資委因此成為影響資本市場的力量,由于市場過分揣測管理層的意圖,信息公開披露又不充分,結果謠言滿天飛。10月初,一份名為30家央企上市名單出爐,這則事后被證明“純屬虛構”的消息當時著實讓國資委方面捏了把汗。 消息甫出,市場異常波動,國資委當即發公告澄清,再次明確表態不會干涉央企的上市步伐,“整體上市成熟一個上一個”的原則始終沒有變。 一個月后,中石油A股上市,走勢低迷,大量投資者因此被套。 此時,市場又有消息傳出:“由于前一陣央企題材過熱,為避免吹大泡沫,國資委已經暫停了部分下屬企業的重組,這些重組涉及到二級市場資產以及可能帶來二級市場股價的較大波動。” 記者向國資委方面求證,國資委的一位人士覺得不可思議。他說:“國資委自己不炒股票,不要有什么風吹草動都認為是管理層出行政指令。” “國資委又不炒股”——這是記者聽到的國資委人士講的最多的一句話,可是市場為何屢屢把國資委當成“股指杠桿”? “大管家”的雙重任務 無論如何,國資委的日常工作和資本市場密不可分。業內人士表示:“一邊辟謠,一邊重申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上市,并時常拿出‘2010年央企數量將減少至80或100戶’的硬指標向市場示意,投資者如何不心動?” 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屢屢把國資委當做股指杠桿,與其長期的定位不明仍舊有關系。它如果是純粹的監管者,其全部職能全部在于制定規則,大可不必關心股指,而偏偏它又是央企的出資人,“旗下企業市值大跌,不可避免的要觸及保值增值的目標,它又怎么可能在旁安心自顧自”。 山東海化近日發布的公告顯示,大股東引入戰略合作者的洽談無果而終。據媒體報道,對于此次洽談,上市公司事先沒有獲得任何信息,主要是由集團與地方國資委主導。 分析人士指出,國資委的強勢股東定位,給一些上市公司增添了許多煩惱之余,又更增添了更多的市場不確定因素。 2008年只做出資人 “婆婆加老板”的身份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其負面作用還是在于其“手太長”。 令人欣喜的是,隨著各種制度設計的逐漸完善,“國資委歸位”已經清晰可期。 歷時14年,《國有資產法(草案)》(下稱“草案”)也終于在2007年年底破繭而出。對國資委的定位,草案剝離了其本不應當承擔的監督管理的職能,而是規定其履行出資人的職責,而不承擔其他的義務。其所實施的監督也只是作為股東對其資產的監督,與政府行政機關的監管相區分。 “國資委不再當婆婆了,將成為一個純粹的出資人。”國資法草案起草組專家、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如此評價。 作為國有資產的大管家,國資委未來之路勢必更加坎坷。正如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在年底例行的“中央企業負責人”工作會議上所說:“國資委成立5年了,真正的考驗明年才開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