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糧食連年豐收 農產品價格仍在高位運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5日 06:46 人民網-人民日報
糧食連年豐收,然而,糧食、生豬、油料等農產品價格仍在高位運行 怎么看“豐收了,價漲了” 本報記者 張毅 2007年的農業發展令人深思:一方面,今年糧食總產量預計超過1萬億斤,實現自1985年以來首次連續4年增產,而這是在2004年以來糧食連續3年累計增產1335億斤基礎的又一次大豐收。另一方面,豬肉、油料等農產品價格較大幅度上漲。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升6.5%,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7.6%,占漲價因素的87.7%。11月,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6.6%。 為何五谷豐登,反而價格上升? 農業生產全面發展,農產品供應有保障 今年中央財政實際用于“三農”的各項支出達到4318億元,農業和農村發展基礎不斷得到加強。種糧農民直接受惠的財政支農投入比上年增長30%以上。今年國家還加大了對11個糧食主產區的投入,出臺了一系列扶持生豬生產和奶牛養殖的政策措施。惠農力度不斷加大,調動了億萬農民的生產熱情,為保障城鄉居民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 1萬億斤糧食顆粒歸倉,人們心里塌實了許多。近期國內市場小麥和玉米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季節性需求增加所致。今年水稻、小麥、玉米庫存增加,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糧食供求總量基本平衡,庫存充裕,庫存消費比大大高于國際上公認的安全線,可以保證市場供應。今年,國家已經多次競拍儲備玉米、小麥和食用油,目前糧食市場價格基本平穩。 除此之外,經濟作物穩定增長,棉花產量首次突破700萬噸,糖料、蔬菜、水果等再創歷史最好水平,基本實現均衡供應。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陳萌山說,“今年是從土地里收獲最多的一年!” 同時,畜牧業生產克服成本上升、周期波動、疫病等影響,總體保持增長。全年肉類總產量8130萬噸,禽蛋3030萬噸,奶類3650萬噸,分別增長1.0%、2.9%、10.5%。特別是生豬生產扭轉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下滑趨勢,從9月份開始逐步進入恢復階段,據農業部最近對16個省生豬生產督導,12月份生豬存欄同比增長5.3%,母豬存欄同比增長11.5%。 國內國際多種因素促使農產品價格上漲 農業部部長孫政才在日前的全國農業工作會議上分析,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增強,基本滿足了社會對農產品不斷增長的需求。但隨著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快速發展,我國的農產品供求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首先是消費快速增加。與10年前相比,我國人口凈增了9059萬,人均糧食占有量從1996年的412公斤下降到2006年的378公斤;城鎮化率每年提高1.3個百分點,新增城鎮人口2億多,特別是隨著農村勞動力的大量轉移,已有2.1億農民進入城鎮和鄉鎮企業就業,大量過去的農產品生產者變成了現在的農產品消費者,帶動了消費總量和商品量的增長。同時,國民經濟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明顯提高,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糧食需求逐步增長,肉蛋奶、植物油、瓜果菜等需求快速增加。 其次,國際農產品市場傳導作用明顯。近兩年,受自然災害的影響,一些主要農產品出口國生產下降,庫存減少。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6年世界糧食庫存消費比已下降到19.1%,處于30年來最低水平。特別是受石油價格不斷攀升的驅動,生物質燃料快速發展,美國2007年用于生產乙醇的玉米比2006年增長了50%,已占玉米總產量的20%以上。歐盟60%的油菜也用于生產燃料。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世界農產品供求格局。美元貶值,推動了國際市場石油、糧食、油料等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今后一個時期,世界農產品價格將在高位運行。 第三,國內柴油、化肥、農藥等農資成本增加,推動農產品價格上漲;同時,受養殖成本增加、周期性波動和疫情的綜合影響,生豬生產下降。 夯實農業基礎,保障農產品供給 這輪農產品價格波動,盡管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但再一次深刻地教育我們,農業發展事關經濟社會全局,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在宏觀調控中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地位。 資料顯示,我國農業發展的資源約束日益加劇。與10年前相比,耕地面積凈減少1.24億畝,人均耕地面積已降至1.39畝,全國已有666個縣(區)人均耕地低于聯合國確定的人均0.8畝的警戒線;耕地質量下降,中低產田占2/3,據10個省的調查分析,目前土壤有機質含量比90年代初下降0.35個百分點;病險水庫占1/3,一半以上耕地得不到有效灌溉,每年農作物成災面積高達3億畝以上。 再加上農業投入不足,科技貢獻率不高,生產比較效益低等因素的制約,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任務艱巨。農產品供給如何保障? 加強農業基礎建設,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盡管中央三令五申,全國耕地仍然以每年幾百萬畝的速度在減少。因此,保護耕地,既要強化認識,又要健全機制。土地轉讓所得要加大扶持農業發展的力度。只有保護耕地得到激勵,破壞耕地得不償失,這種勢頭才能得到遏制。 繼續完善支農政策,保護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今年的肉價牽動了人們的神經。改革開放以來,生豬發展經歷了6次大的波動,據測算,生產波動1%,價格就波動7%,既影響市場供給,又影響農民收入。因此,發展農業生產,應當盡快建立健全預警機制和完善調控辦法。重要農產品波動的規律還告訴我們,政府在產前的干預和引導,比產后被動地干預效果更好。當前,一方面,要推進生產,保證供給,避免農產品價格過快上漲;另一方面,要強化對農業的各項扶持政策,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強化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比如重大動植物疫病的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等。要強化現代農業發展的支撐能力,增強農業發展的后勁。 我們糧食供給要立足國內,但也需要適當進口部分農產品。專家建議,關鍵是要把握好進口時機,搞好進口調劑,既滿足國內市場,又保護國內產業發展。為保證國內糧食的有效供給,明年將取消包括玉米、小麥、稻谷、大米和大豆等5類原糧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稅。總之,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必須采取綜合措施,保證農產品的總量平衡、結構平衡和質量提升,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