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貸款增長減緩調控形勢喜憂參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1:59 金融時報
記者 宋焱 12月10日,在央行公布的11月份金融統計數據中,依然嚴峻的通脹和流動性過剩形勢引人關注。數據顯示,截至11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余額為39.98萬億元,同比增長18.45%,增幅比上年末高1.51個百分點,比上月末低0.02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2萬億元,同比增長17.03%,增幅比上月下降0.63個百分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38.55萬億元,同比增長15.30%,比上月末高0.36個百分點。 事實上,在央行金融運行數據發布之前,監管層已流露出對此輪通脹和流動性過剩的擔憂。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從緊的貨幣政策基調,而隨后央行也加快了政策出臺的節奏,于年內第10次宣布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并將上調幅度提高至1個百分點。據測算,通過此次上調準備金率會收緊銀行貨幣乘數效應下的貨幣供應量,可凍結銀行體系資金近4000億元,對于銀行的信貸擴張沖動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時也能夠對沖一定的順差帶來的外匯占款,但伴隨著10月份CPI出現反彈,由9月份的6.2%回升到10年的通脹高峰6.5%,不斷加劇的通脹壓力,市場預期即將公布的11月份經濟金融數據依然不容樂觀。 根據統計局近期公布的數據,11月份雖然部分商品價格有所回落,但當月主要商品價格總體仍有所上升。其中,食品價格上漲9.1%;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4.6%,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6.3%。據此,眾多機構的分析師紛紛表示,11月份CPI的同比增幅有可能高出10月份0.2個百分點左右,進而加大通貨膨脹的壓力。此外,市場對于貿易順差數據也普遍看高,市場預期歷史上11月份存在一定的季節性因素影響順差較高,而我國國內產業升級的進口替代趨勢以及國內勞動力成本優勢和商品價格優勢依然存在,因此對于順差依然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國內的流動性壓力依然不減,通脹壓力依然較大,央行從緊貨幣政策的壓力依然較大。 然而,央行貨幣政策的實施難度也不容忽視。隨著存款準備金率的頻繁上調,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率已經達到14.5%,來自商業銀行方面的阻力進一步加大;同時,央行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也在不斷被縮減:10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使銀行體系的存款準備金率達到歷史新高,必然面對來自商業銀行方面的阻力;在5次加息后繼續加息勢必會進一步刺激外資涌入,從而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此外,發行央行票據以及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減少了貨幣供應量,但也將抬高貨幣市場利率。 好在央行剛剛公布的數據尚有令人高興的一面,貨幣供應量增幅較上月有所回落。11月份貸款增長有所減緩,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幅比上月下降0.6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在近期出臺的多種回收流動性的措施,特別是一再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后,貨幣信貸過快增長的趨勢已經有緩解跡象。但依然高企的金融機構貸款增速顯示,當前市場的資金還是很充裕,因此調控形勢不容樂觀,央行仍有必要進一步采取收緊措施,加大力度抑制銀行放貸意愿。 喜憂參半的調控形勢,進一步顯示出實施從緊貨幣政策的必要性。有關專家認為,從高層所確定的明年宏觀調控基調分析,決策層較多強調控制投資增速和信貸擴張以及穩定通脹預期,因此未來央行仍需要堅持目前常規的央票、特別國債以及準備金率和加息等調控手段,此外還應更多地將從緊貨幣政策的主力點放在加大對銀行信貸的控制上,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嚴格控制信貸投放節奏”的要求。但值得關注的是,僅靠從緊貨幣政策這一劑“良藥”醫治中國經濟的“熱癥”,是不夠的。事實上,貨幣政策效力的發揮有賴于各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調控“組合拳”較為密集的出臺時期,政策的出臺應借著經濟的較快增長促進結構調整,引導經濟向更協調方向發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