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明康:宏觀調控及時有效 銀行業資產質量提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1日 01:45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本報記者 但有為 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10日表示,過去的幾年,中國銀行業資本充足率大幅提高,截至2007年三季度末,資本充足率達到8%監管要求的商業銀行有136家,而2003年僅有8家銀行達標。他預計,今年銀行業全行業資本充足率將可以達到8%,為國內首次。 劉明康是在《財經》年會“2008:預測與戰略”上陳述近年來宏觀調控的成就時作上述表示的。在肯定金融業改革與發展成績時,劉明康表示,除了資本充足率的提高,銀行資產質量也持續改善,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三農”貸款、小企業貸款業務發展迅速。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穩步、有序推進。從2003年開始,中行、建行、工行等先后實施了股份制改造,并在H股和A股上市,這些銀行在公司治理、發展戰略、經營績效等方面與國際先進銀行的差距不斷縮小。農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改革方案也正在穩步推進。同時,中國銀行業的開放程度大大提高。 劉明康認為,上述成績的取得,證明我國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日臻成熟,宏觀調控成效非常顯著。“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總體態勢良好,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局面,這與國家及時、有效的宏觀調控是分不開的。” 除了金融業改革與發展成績,劉明康同時表示,宏觀調控還取得了四方面的顯著成效:第一、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第二、經濟結構不斷改善;第三、節能減排工作初見成效;第四、社會民生顯著改善。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劉明康指出,今年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更趨復雜,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更加嚴峻。從國內來看,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壓力依然存在,外貿順差過大、投資增長過快的矛盾仍很突出;受流動性過剩的大環境影響,資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通貨膨脹的發展趨勢值得關注。 從國際上看,次貸危機的影響尚不明朗,國際金融市場潛在風險加大;受供求矛盾和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國際石油和糧食價格持續走高;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在匯率、貿易和對外投資政策方面面臨著更大的國際壓力。 分析當前的通脹和資產價格形勢,劉明康認為,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認識。既要防止不必要的恐慌,但又不可掉以輕心。當前,應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的力度,靈活運用貨幣和財稅政策工具,防微杜漸,防止通脹蔓延或資產價格大幅波動引發金融風險。 談及此次席卷歐美的次貸危機,劉明康表示,次貸危機的影響沖擊遠未結束,它從三個方面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起到了深刻的警示作用:一是經濟上行周期中金融機構風險意識弱化。二是金融創新對金融市場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金融監管體系存在重大缺陷。 “從目前來看,次貸危機引發的國際金融局勢動蕩對我國金融體系的直接沖擊雖然并不很大,但是,金融服務和資本流動日益全球化使得金融危機的蔓延性大大增強。中國當前流動性過剩、房價大幅上漲的形勢和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前有很多類似之處,前車之鑒,足以令人警醒。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金融體系還不完善,抵御突發性風險的能力還相對薄弱一些。因此,在應對危機方面,我們應該做更為積極、更加充分的準備,將外部沖擊的潛在影響控制在最低限度。”劉明康指出。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