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改委解振華: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六大措施跟進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10:08 21世紀經濟報道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王世玲 “從今年形勢看,節能減排的壓力依然大。”11月18日,在由中華環保聯合會與中國社科院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嚴峻中心聯合舉辦的“中國節能減排論壇2007”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 為了完成“十一五”規劃中,單位GDP能耗降低20%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排放減少10%的約束性指標,節能減排已成為2007年的主旋律。為此,在今年上半年,國務院頒布了節能減排工作綜合方案,提出了十個方面45條措施。同時,還將節能減排的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方和重點的企業,并與各省級政府和部分中央企業簽訂了責任書。 一系列措施下去,目前節能減排形勢如何?下一步將會采取什么措施推進? 解振華稱,今后一段時期內,將推出包括經濟制度安排、財政投入力度、重大工程選定、環保監察等六項措施,保障“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實現。 六大措施力保節能減排目標 六項措施中,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進行結構調整,仍是首要辦法。 解振華表示,依法加快淘汰電力、鋼鐵、建材、電解鋁、煤炭等13個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其中,包括要抓緊落實“十一五”期間關停小火電機組5000萬千瓦,煉鋼能力5500萬噸,水泥生產能力2.5億噸,造紙能力650萬噸的任務。將淘汰落實產能的任務進一步分解到相關的地區和企業。 淘汰落后產能,關閉企業,必然帶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及企業職工安置等問題。這樣,相應地退出激勵機制需要完善起來淘汰落后產能退出激勵機制,辦法已經制定出來。即今年中央財政拿出了20個億作為支持地方,淘汰落后產能的激勵補償。這些資金一部分用于政府轉移支付,另外是對淘汰的企業職工的安置或者是進一步的轉產給資金上的支持。 相對于結構調整的長期性而言,實施重大工程會在短期內推進節能減排效果。為此,解振華表示,國家要加大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實施的力度,包括節約和替代石油,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工程。 解振華透露,今年下半年中央財政新增安排70億元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作,這樣可形成約350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 其三,是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和重點領域水污染防治。 節能重點領域的具體措施是,組織開展1000家耗能大戶企業節能行動,推動重點耗能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編制節能規劃。同時,要公布千家企業能源審計和利用狀況報告,開展重點企業能效水平對標活動。 第四個措施是,大力推進循環經濟試點。 記者獲悉,國務院馬上要批復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園區、城市,并研究出臺一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政策措施。其內容包括,組織編制重點行業循環經濟的推進計劃,編制循環經濟發展的專項規劃,健全評價指標體等。 相比行政性要求,制定相關財稅、價格、產業政策等經濟政策,對于企業和地方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才更有推動作用。對此,解振華表示,國家將逐步完善有利于節能減排的政策機制。 如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強產業政策與信貸、土地、財稅、價格、質監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實行更加嚴格的市場準入條件。包括調整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的行業項目進入。對項目建設實行更加嚴格的能耗、環境、安全、資源綜合利用和質量、技術等標準。 再如在價格方面,逐步調整成品油的價格,下調小火電機組的電價,加大差別電價的實施力度。 而財稅政策方面,調整煤炭、有色金屬、鐵礦石等礦產資源的資源稅額標準,提高成品油、大排量汽車、木制一次性筷子、實木地板等產品消費稅。取消高耗能、高排放等產品的出口退稅,降低出口退稅率,對鋼坯、焦炭等部分商品加征出口關稅。調整、發布節能產品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清單,對部分單位產品由優先采購調整為強制采購。 最后,加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標準,建立全國節能監察機構,開展節能的監督檢查。 產業結構不合理問題仍突出 由于去年節能4%和污染減排2%的目標沒有實現,從而加大了“十一五“后三年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盡管今年國務院頒布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并加大了財政投入,但節能減排形勢依然不容樂觀。 “從今年上半年的情況看,節能減排面臨的壓力依然很大。”當日論壇,解振華判斷。 同時,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張立軍也有同樣觀點,“減排形勢仍然十分嚴峻,離完成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一判斷,可以從根據解振華提供的一組數據得出。如今年在規模以上工業當中,重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9.5%,增速比輕工業快3.1個百分點,占全國工業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鋼鐵、有色、電力、石油石化、建材等六大行業增長了20.1%,同比加快了3.6個百分點。 “從環保總局和批復項目的行業來看,電力、石化、鋼鐵等有色等重污染項目所占的比例仍然較大。”張立軍稱。 當前節能減排主要障礙是什么?解振華給出了分析。 他認為,主要原因是認識尚未有完全到位,一些部門把GDP增長當做硬指標,把節能減排當成軟指標;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仍很突出,淘汰落后的市場退出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 最關鍵的是,企業作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主體缺乏加大投入的內在動力和外在壓力。支持節能減排的穩定投入機制還沒有形成。 而一些資源型產品的價格形成機制還不能夠充分反映資源的稀缺程度,環境損害的成本和供求關系。再加上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還沒有很好地落實,法制建設還不完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還存在著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問題。 “如果這些狀況不及時扭轉,將對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的總體目標產生不利影響。”解稱。 因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呼吁,“要堅持和提高節能減排標準作為宏觀調控的第三個閘門,達到一箭雙雕目的——抑制經濟由偏快走向過熱勢頭、促進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