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改委就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答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2日 14:4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11月12日電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此,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問:我們知道《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請介紹一下這個規劃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出臺的? 答:交通運輸作為基礎性產業,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至關重要。要解決好交通發展問題,必須要綜合、系統地考慮各種運輸方式的全面協調發展,而各種運輸方式的全面協調發展首先要解決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協調發展問題,這一點對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 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問題本身就是綜合交通的問題。對綜合交通問題,我國交通運輸業界人士并不陌生,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就組建了綜合運輸研究所專門研究交通發展中的綜合性問題,多年來我國的相關科研院校和政府部門,對綜合運輸問題從理論到實踐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要從三個層次處理好交通運輸的協調發展問題,即:交通運輸與經濟的關系問題,各種運輸方式間相互銜接、協調,各運輸方式內部的干線與支線、場站與樞紐、設備與設施、裝卸與運輸的協調發展等。由于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國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主要調控方式是有計劃、按比例。這一計劃經濟的思想,毋容置疑也影響到交通運輸的研究中。但資源配置的基本問題首先是要市場發揮基礎性作用,試圖通過計劃經濟的手段使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三個層次關系處理好,并做到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是非常困難的,特別是在人們對很多問題認識滯后的狀態下,處理好經濟與交通運輸發展這一動態關系,事實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是做不到的。 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實踐,人們逐漸認識到,經濟與交通的關系是綜合的,而不是單一的交通方式所能支撐的。這一點在發達市場經濟國家,通過市場配置資源的過程逐步完成,并逐漸認識到各種運輸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市場份額,只有在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的前提下對各種運輸方式進行整合,并通過市場手段發揮其整體優勢和組合效益,使綜合交通發展水平上升到較高的層次。在計劃經濟下,人為的組合、配置難以做到這一點。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交通運輸方式基礎設施的總量迅速擴張,各種交通方式內部和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問題日益凸現出來,特別是在資源、環境、生態等約束條件的壓力下,各種運輸方式間的協調發展問題尤為突出。因此,編制一個可以統籌協調各種運輸方式、合理配置交通戰略要素、發揮綜合運輸整體效能,使交通運輸對國民經濟適應性由被動適應變為主動促進的《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也就提到了國家層面。 編制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就是針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面臨的最現實問題(基礎設施總量不足和五種運輸方式的基礎網絡都處于完善期)和外部約束條件(資源和環境壓力),通過對五種運輸方式各自系統優化以及各方式間的網絡和樞紐進行銜接、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促進交通資源的空間最優配置,發揮各種運輸方式在約束條件下的比較優勢和整體效率,實現集約高效和可持續發展,轉變交通運輸發展方式,從而真正實現交通運輸又好又快可持續發展。 問:從宏觀發展的頂層設計的角度分析,《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定位是什么? 答:盡管我國交通運輸各種方式取得了長足發展,但長期以來,由于缺少一個用以指導我國綜合交通發展的戰略規劃,使得各種運輸方式間缺乏協調配合、有機銜接的機制,導致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很難做到統籌協調、一體化運作。比如,在幾種運輸方式市場交叉的情況下,需要有一個綜合規劃的協調,使得在強調某一種運輸方式發展的同時,不忽視另外幾種方式的作用。因此,編制我國綜合交通發展戰略規劃,用以指導各種運輸方式優化銜接,已成為綜合交通運輸發展中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從發展戰略和宏觀經濟考慮,我國的交通發展需要制定一個綜合交通戰略規劃,這是交通發展頂層設計的需要。頂層設計的框架包括四個主體,層次從高到低分別是:國家發展戰略(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交通發展戰略,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各種運輸方式發展規劃。其中,國家發展戰略是國家交通發展戰略制定的依據,指導國家的交通發展;交通發展戰略是交通領域最高層次的綱領性文獻,是綜合交通發展規劃編制的依據和指導;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包括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和綜合交通系統規劃,它指導的是各種運輸方式的規劃;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規劃是建設項目確定的依據,指導項目的實施。 綜合交通規劃包括這么幾個層次,首先是交通基礎設施,其次是流動設施,如運輸裝備、運載、裝卸工具、非基礎設施硬件,再次是運營、管理、控制系統,其中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是最基本的。要解決綜合交通發展問題,首先要解決交通基礎設施的協調發展問題,也就是要編制好綜合交通網發展規劃。 問:《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具有開創性,在規劃編制過程中貫徹了那些理念? 答:作為國內首個《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我們在進行該規劃的編制及相關專題研究時,貫徹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和綜合發展的理念。 第一,我們始終將規劃編制理論及學術思想同我國交通發展實踐相結合,并用以指導和解決我國綜合交通發展問題。研究編制規劃的四年里,在形成適合我國特色規劃理論的基礎上,我們始終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要求,緊密結合我國資源環境日益緊迫約束的實際,既有綜合交通發展理論作指導,又吸納了近年來我們在開展交通戰略研究、交通專項發展規劃編制、交通重大課題研究過程中獲取的有益的理論,并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相結合,力求以統籌協調、優化銜接為著力點,以構建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一體化交通運輸系統為目標,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達到戰略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一致。 第二,我們始終注重將綜合交通發展理念貫穿編制規劃的全過程。綜合交通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各種運輸方式在可替代的市場份額中進行優化比選和運輸系統的一體化問題。要做到這一點,明確可供各種運輸方式進行比選的基礎平臺和一體化運輸系統的著眼點是非常重要的。本規劃正是從這一理念出發,首次提出的由運輸走廊構成的綜合運輸大通道和由節點城市組成的綜合交通樞紐作為比選和銜接的切入點,按照綜合交通發展的理念,通過總量控制、優化結構和一體化銜接,有效地從理論和實踐上解決這一難題。以此布局的方式優化和系統銜接為基礎,促進各種運輸方式按照其技術經濟特征進行合理布局、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的規劃編制理念,大大提升論證各規劃編制的綜合效應,促使各種運輸方式在物理和邏輯上形成有機結合體,從局部優化到整體優化,實現交通運輸的組合效率和整體效益。 問:《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經歷了怎樣的編制過程? 答:《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編制過程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時間跨越近四年。制定規劃的過程也是統一認識的過程,統一各種運輸方式規劃編制實施者的認識,統一各種運輸方式研究者的認識。 第一階段:前期研究階段。2003年以來,結合“十一五”和中長期發展重大問題研究,我們委托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等單位開展了綜合交通網規劃的理論方法等基礎研究,并結合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民航機場布局規劃,以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渤海灣三區域城際軌道交通和沿海港口建設規劃的編制和論證工作,對綜合交通網規劃所涉及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與此同時,我們還開展了綜合交通發展戰略研究,以指導綜合交通網規劃的研究和編制工作。 第二階段:綜合交通網專項課題研究階段。從2004年開始我們組織鐵道、交通、民航等部門和有關研究單位進行多項專題研究,并編制綜合交通網規劃研究報告,多次召開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專家研討會和全國性交通系統會議,廣泛聽取經濟領域專家、能源交通企業、科研院校和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意見,廣泛征求各地意見。 第三階段:綜合交通網規劃編制階段。在2004年底形成初稿后,我們組織了專家論證會,并多次與有關部門溝通協商,對規劃稿進行修改完善,2005年先后召開三個片區會和全國交通系統會議,進一步聽取各方面意見。 第四階段:與相關規劃銜接、專家評審和規劃報批階段。綜合交通網規劃基本定稿后,我們與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能源和工業規劃、各交通專項規劃進行了充分銜接,并書面征求鐵道、交通、民航、國土、環保、建設、總后等部門意見。2006年12月,我們再次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根據部門和專家意見,對規劃稿進一步作了修改,最終形成綜合交通網規劃上報方案,并于2007年4月上報國務院審批。2007年10月,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 問:《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和重點是什么? 答:《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共分綜合交通網現狀評價、規劃指導思想和目標、規劃原則、功能定位、規劃方案、綜合交通網發展重點、規劃實施前景和政策措施等8個方面內容,概括起來要重點解決三個方面問題:一是交通運輸總量問題,二是交通運輸結構問題,三是交通運輸銜接問題。 首先,關于交通運輸總量問題。不同時期的經濟發展要有相應的交通設施做支撐,支撐經濟發展的交通設施的基本量是各種運輸方式能力的總和。其中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交通基礎設施發展與經濟發展相互關系的曲線不能出現大的波動,要既能支撐相應不同時期經濟發展,又不能造成浪費,不能過度超前。其次是普遍服務的問題,也就是要保證人們的基本生產和生活交通需求,特別是邊遠地區人民群眾基本交通需求。《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力圖以控制我國交通網絡總規模的方式,使我國交通發展不致出現發達國家交通發展過程中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發展等問題,同時達到提高干線網絡密度和國土覆蓋面、滿足人們普遍出行服務的目的。 其次,關于交通運輸結構問題。目前,我國交通運輸網絡結構不盡合理,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和管道五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尚未得到充分發揮。《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力求從交通方式選擇和方式優化兩方面解決我國交通運輸結構問題,即在多種運輸方式市場交叉重疊的區域,通過制定較為完備的指標體系,按照“宜路則路、宜水則水、宜空則空”的原則,在本規劃的平臺上,對“綜合運輸大通道”中的各種運輸方式進行比選、優化,真正做到各種運輸方式各展所長、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充分發揮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效益和綜合效益。本規劃首次提出了“綜合運輸大通道”的概念,并經過優化比選提出了“五縱五橫”10條綜合運輸大通道和4條國際區域運輸通道。 再次,關于交通運輸銜接問題。針對目前我國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銜接不暢、交通運輸整體效率不高的實際,以構建一體化交通運輸系統為出發點,《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突出了各種運輸方式的結合部,并以此作為銜接的要點,突出交通運輸方式銜接過程中資源的節約和集約,以及客運的“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的“無縫銜接”理念。以綜合交通樞紐為具體體現形式,力求實現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城市間與城市內交通線路的緊密銜接,力爭使旅客實現“零距離換乘”,實現貨物的“無縫銜接”。本規劃定義了“綜合交通樞紐”的概念,即“綜合交通樞紐是指在綜合交通網絡節點上形成的客貨流轉換中心”。按照綜合交通樞紐所處的區位、功能和作用,銜接的交通運輸線路的數量,吸引和輻射的服務范圍大小,以及承擔的客貨運量和增長潛力,可將其分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本規劃提出了42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節點城市)。 問:《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對于各種運輸方式現有規劃調整和未來規劃制定有哪些影響? 答:《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是在遵循現有交通規劃合理性的基礎上,從全局、綜合和系統的角度,通過銜接、整合,使各運輸方式從局部最優達到整體最優。現有交通規劃是《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的基礎,沒有現有各交通專項規劃,就不可能編制出《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反過來,《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又對現有交通規劃起指導作用。考慮到現有交通規劃也是建立在現實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基礎上的,客觀上是與我國經濟地理特征和基本國情相適應的,所以《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在實施過程中,必須充分兼顧現有交通規劃,盡可能對現有交通規劃少做調整。但從利于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出發,實施中可能會對現有交通規劃進行微調,以便選擇適合的發展方式。 《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頒布,還只是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具體化的開始,特別是一些新的理念需要規劃實施者認真領會并貫徹到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對需要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入做好的一些工作,包括運輸通道內交通資源的優化配置、樞紐中運輸方式的有機銜接等評價指標體系和方式選擇決策的技術經濟依據等具體方法,還需要深入地系統研究,盡早提出可行的操作方案。未來交通規劃的制定,應以《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為指導,從各種運輸方式的發展方向開始就遵從綜合交通發展戰略,在規劃理念方面樹立綜合交通發展觀念,在規劃內容方面體現綜合交通規劃要求,除要做好各種運輸方式自系統布局、結構優化外,還應重點突出與其它運輸方式的銜接、協調,達到建立便捷、通暢、高效、安全的一體化交通運輸體系。 問:《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作為建國以來我國第一個全國性的、綜合銜接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及管道各運輸方式的總體空間布局規劃,《綜合交通網中長期發展規劃》對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縮小區域間差距和實現各種運輸方式統籌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和長遠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適應中國現實國情需要,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交通運輸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具有高度的資源依賴性,大量占用土地和消耗能源,同時也帶來比較嚴重的環境污染。我國現實國情不允許我們再去重復西方發達國家交通發展的老路,而應在確保交通供求總量均衡、普遍服務的總體目標前提下,優化運輸資源配置,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適應性綜合交通網,以最小的資源和環境代價滿足經濟社會的運輸總需求,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綜合交通網中長期規劃,就是從我國的基本國情與資源稟賦出發,全面分析綜合交通體系中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及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效率,合理選擇我國現代交通發展途徑,追求系統優化、整體最優,以交通的可持續發展促進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 第二,縮小我國地區經濟差異,促進我國國土合理均衡開發。從我國經濟地理特征分析,未來東西向和南北向大運量、長距離的資源和產品運輸將長期存在。交通運輸作為基礎產業,對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帶動作用。綜合交通網中長期規劃,綜合考慮我國資源分布、工業布局、城市分布以及人口分布的特點,特別是我國未來可能形成的經濟區劃及經濟中心布局,著眼于盡快形成溝通東西和南北的若干條國家級運輸大通道,將引導和促進國土均衡開發,為縮小我國地區間差距提供基礎條件。 第三,大力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充分發揮綜合交通系統優勢。當前,在我國交通設施總量不足,交通運輸能力趨緊,各種運輸方式交通網絡尚不完善的情況下,各種運輸方式的自我發展具有一定合理性。但由于缺乏統一的總體規劃及綜合交通發展政策的指導和調控,導致不同運輸方式間難以進行合理的分工協作和有效的銜接配套,降低了交通運輸系統的總體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加了用戶的運輸成本。經過較長時期以各自規模擴張為主的外延式增長后,交通運輸的進一步發展,客觀上要求回歸到注重綜合性、系統性和整體性的發展軌道。綜合交通網中長期規劃,將各種運輸方式作為有機銜接、不可分割的整體,從系統固有的空間特征和資源約束的角度,分析研究交通運輸資源的最優配置,實現交通運輸系統的整體優勢和綜合效益,使各種運輸方式從基礎設施的規劃開始,就做到銜接優化和協調發展,對促進各種運輸方式統籌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