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華經管學者: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投資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 17:02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10月30日,首屆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于在清華大學召開。來自全球的財富巨頭和學術界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的熱點話題。 會議結束后,清華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就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資本賬戶開放、跨國投資等熱點問題接受了新浪財經的采訪。他認為,中國將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世界第一大投資國。 李稻葵表示,與歐美國家不同,高儲蓄率在亞洲不僅是一個經濟現象,更是代表了一種社會文化。中國人均GDP不高,但卻是儲蓄大國,家庭儲蓄率在35%以上,整個經濟的儲蓄率接近50%,而且在可預期的十年二十年這種現象將持續下去。 如此高的儲蓄率必然導致兩種結果:貿易輸出或者資金輸出,在當前貿易糾紛備受關注、保護主義日益升溫的今天,通過資本輸出的方式來置換貿易順差更為合理可行。 資本輸出不易采取直接投資 目前,中國企業去國外投資的趨勢愈演愈烈。李稻葵更是預計,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投資國。在此背景下,他建議政府負責一些長期的、有戰略意義的投資,包括投資一些與資源相關的證券以及資源型企業的部分股權。考慮到我們現在有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而且還在不斷增長,這樣的方式在國際上相對容易運作,也不太容易引起外國的反感和抵制。 在他看來,這個領域日本就是很好的反面教材。廣場協議后,日元兌美元飛速升值,日本企業大舉收購美國資產,包括投資環球影城、洛克菲勒廣場等。但由于是獲得了控股權的直接投資,因此引起了國際的關注以及美國民眾的反感,因為這些資產被視為美國的象征和驕傲。另一方面,盡管日本的企業擁有大筆資金,但不等于擁有足夠的管理經驗,接手上述資產后經營效果也并不好。 因此他建議,中國主權基金包括中國企業,在國際化管理經驗尚不充足、技術尚不完善的情況下不易大規模進行搞直接投資——為了控制企業控制權的投資,而是要進行資產組合性的投資,這樣子風險比較小。 在談及當前國際市場密切關注的中國資本賬戶開放問題時,李稻葵表示,現在一方面還是漸進式地可控制地放開資金流動,包括擴大合格的投資計劃,引進境外的機構和企業來中國上市,讓境內和國際之間的資金可以流動起來。另一方面要逐步放開我們的金融服務市場,把國外的金融公司請進來,雇傭中國的MBA學生,吸引本地居民的存款,為在中國運行的企業服務,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競爭,提高產品的金融服務的水平。 充分利用香港市場 對于人民幣戰略,他認為在香港發行以人民幣為計價單位的金融資產開了一個好頭,需要繼續推進。要盡量發揮香港這個境外市場的作用,盡量擴大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發行量和交易量,讓國外買賣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 在他看來,這個至少有兩個好處,一個是人民幣逐步變成國際貨幣,再一個就是把一些想來中國投資的,想賭人民幣升值的這部分錢留在境外。 但李稻葵也表示,需要小心的是這個市場短期或者中期內不應該放得很大,如果放得很大,就有一個港幣跟人民幣、美元跟人民幣的匯率聯系問題,可能會對國內貨幣政策產生沖擊。所以要建立和擴大在香港的以人民幣計價的金融資產的同時,要適當地限制在香港的人民幣的匯率市場。比如參與匯率市場的人,必須是人民幣計價市場的債券市場的買賣者,證券市場的參與者,而不能沒有理由。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