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3日 02:2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編者按:黨的十七大剛剛勝利閉幕,大會提出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十七大明確,今后5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必須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圍繞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本報今起推出系列述評,敬請關注。 ⊙本報記者 何鵬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經濟有了新的指導思想。 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舉國上下從未如此強烈地感受到,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即將迎來新的質變。 經濟發展≠GDP增長 將時鐘暫時回撥到1995年9月,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提出:經濟增長方式要從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經濟轉變。從那一刻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便經常見諸于各種文獻之中。 12年之后,2007年6月25日,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黨校省部級干部進修班發表重要講話,站在歷史和時代的高度指出,實現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關鍵是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黨的十七大報告延續了同樣的論述。 十七大代表、 “經濟增長主要是著重于總量,更強調了經濟本身。”十七大代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主任盧中原說,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注重經濟與其他事業的協調性,更突出了“好”字。 輿論普遍認為,用“發展”取代“增長”,是科學發展觀的經濟表現,這種歷史性變化意味著,今后民生、資源、環境等一系列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都將涵蓋進經濟發展過程中,這標志著那種“經濟發展=GDP增長”的片面思維定勢將被徹底舍棄。 堅持擴大內需方針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涉及到每個產業的發展問題,資源怎么配置,發展路線怎么選擇,這實質上是產業結構如何優化升級的問題,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這樣認為。 相信很多人對這一幕還記憶猶新:在2007年“兩會”上,溫家寶總理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表示,上述結構性問題如果處理不好,會從局部問題轉化為全局性問題,影響國民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正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胡錦濤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 突破口是節能減排 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進程中,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應該選取什么作為突破口。 回首改革開放29年風雨歷程,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世界矚目的輝煌成就,2003年到2006年中國GDP一直保持在兩位數的增長速度,據統計,2001年到2005年,中國平均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為16.8%。 但是,中國也為增長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GDP總量占到世界總量的5.5%左右,但是中國為此消耗的標準煤、鋼材和水泥,分別約占全世界消耗量的15%、30%和54%。與此同時,松花江水污染,淮河污染,太湖藍藻事件,越來越多的環境危機為中國經濟敲響了警鐘。 中國需要推進節能減排工作,而節能減排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又相互關聯、互相促進。一方面,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才能把過高的 事實上,十七大報告在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要求中,已經對這項工作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 眾多經濟專家一致認為,不遺余力地推進節能減排,是解決發展中諸多矛盾和問題的必經之路,必將對我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早日實現注入最強大的推動力。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