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新成就 物價大幅上漲可能性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 07:14 人民網-人民日報
十七大舉行第三場記者招待會介紹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 本報北京10月18日電 (記者 趙永平 王明鋒) 今天下午,黨的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三場記者招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介紹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記者招待會由大會新聞發言人李冰主持。 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朱之鑫介紹說,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新成就。堅持科學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不僅經濟總量有了快速發展,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有了明顯的提高。2003年到2006年,國民經濟保持了年均10.4%的增長速度,遠遠高于同期世界年均4.9%的水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增長較快、運行較穩、效益較好的時期之一。改革開放、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方面邁出新的步伐。 高度關注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認真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切身利益問題,居民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新的改善。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759.5元,扣除價格因素,四年來年均增長9.2%,農民人均純收入3587元,年均增長6.2%,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出版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也呈現出新的局面。 物價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有記者問如何看待當前物價水平、是否出現通貨膨脹。朱之鑫說,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和通貨膨脹并不是一個概念,CPI的上漲并不等同于通貨膨脹。朱之鑫認為,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周期性,價格總水平仍將可能在高位持續一段時間,但從長期看,整個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朱之鑫分析,這一輪物價上漲,主要是由于受農產品特別是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影響。據統計,前8個月累計價格總水平上漲了3.9%,其中,3.3個百分點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漲所引起的。從國內來看,目前國內絕大部分的工業消費品都是供大于求的,糧食已經是三年豐收,今年的夏糧和早稻又獲豐收,秋糧也能獲得較好收成,當前糧食庫存充裕,預計糧價會趨于穩定,這是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的一個基礎條件。從國際上來看,由于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上漲,各主要國家也都面臨著食品價格大幅度上漲而推動消費價格上漲的情況。隨著糧價提高、生產的發展,世界上一些主要玉米、大豆出口國的播種面積都在增加,這樣糧食產量可以保持相對的穩定。中國有句古話叫“糧價漲,百價漲”,只要穩定住了糧價,整個價格就可以穩定住。 朱之鑫表示,今后要把抑制物價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實施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遏制固定資產投資的過快增長,支持相關農產品發展,控制政府調價項目,加強市場監管,對一些低收入者實行必要的補貼等政策措施,抑制物價過快上漲,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 目前還得不出經濟全面過熱的結論 在回答記者關于中國經濟當前是否已出現過熱現象的問題時,朱之鑫說,今年以來的形勢總體是好的,連續幾年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但是,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矛盾和問題還比較突出,集中表現為經濟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的趨勢尚未緩解,一些不穩定、不健康、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因素還在積累,潛在的風險不容忽視。 朱之鑫認為,目前還得不出我國經濟已經全面過熱的結論,原因如下:第一,經濟的過熱和過冷描述的實際上是總量關系失衡的狀況。當前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關系沒有改變。第二,作為總量平衡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還沒有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并沒有出現由于總需求嚴重超過總供給而引起的全面的、持續的、大幅度的價格上漲。第三,作為總量關系的一個反映,經濟增長的支撐條件也明顯改善。煤電油運等物質條件總體上沒有出現全面緊張。說還不能得出我國經濟已經全面過熱的結論,絕不意味著可以盲目樂觀,而是要對經濟運行中潛在的風險,特別是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危險性、可能性,對通貨膨脹的壓力,都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工作上絲毫不能放松。要針對新的情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三個思路解決收入差距擴大問題 在回答關于收入差距的問題時,朱之鑫說,當前收入差距有擴大趨勢是個事實。但我們應該看到,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的收入水平都在不同程度地提高著。產生收入差距的原因有很多,諸如城鄉二元結構、收入分配制度還不完善等。國際經驗表明,在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的某一個歷史階段,往往會出現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從性質上來說,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存在的問題是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差距,是前進中的問題,是“成長中的煩惱”。為解決這個問題,國家已采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解決收入分配問題,一靠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把蛋糕做大、做好、分好。二靠改革,深化包括收入分配制度在內的諸多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時要創造一個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過程平等的體制機制環境。三靠調節,就是要提高低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調節高收入,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 “發展”代替“增長”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有記者問: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提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和以前的“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法不同,從“增長”改成了“發展”,兩字之差有什么深意? 朱之鑫說,由“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絕不僅僅只是兩個字的改變,而是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發展問題認識的深化。一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體現了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經濟增長方式主要還是就經濟增長本身的投入產出而言的。經濟發展方式的內涵更豐富、全面。經濟發展不但包括了經濟增長,而且要求結構不斷優化,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在這個基礎上實現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所強調的不僅是一個提高經濟增長的效益,還包括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增長與自然環境的相協調,以及經濟成果的合理分配等等。用“發展”來代替“增長”,有利于進一步統一大家對發展的認識,統一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體現了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用“發展”來代替“增長”,有利于正確區分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則要積極地引導市場,把擴大國內需求、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作為編制規劃、制定政策、安排政府投資、進行宏觀調控和深化改革的出發點,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三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提法,更好地體現了抓住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的要求。就轉變增長方式而抓轉變增長方式很難收到預期效果。必須從本源上抓好產業結構和需求結構的調整,抓好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不斷增強消費需求、服務業發展以及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用發展來代替增長,可以更好地體現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特征。 節能減排目標不變,決心不變,責任不變 在回答記者關于中國的節能減排形勢的問題時,朱之鑫說,節能減排是我們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應該說實現目標是有難度的,但我們的目標不變,決心不變,責任不變,還要加大工作的力度。去年,全國單位GDP的能耗下降了1.33%,這是2003年以來的首次下降。今年上半年,單位GDP的能耗同比又下降了2.78%,這是連續四個季度的下降。要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無非有幾個方面,一個是結構調整節能,一個是技術進步節能,一個是管理節能,一個是全民自覺自愿地實行節能。例如“上大壓小”,加大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工作力度,提出了13個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分地區、分年度的計劃。上半年全國已經淘汰了煉鐵能力1140萬噸,煉鋼能力870萬噸,預計全年可以完成下達的指標。截止到9月底,關停了小火電機組900多萬千瓦,預計能夠順利完成全年1000萬千瓦的目標。今年國務院專門印發了節能減排的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10個方面的45條措施,政策力度很大。這說明我們推動節能減排的力度正在進一步加大,政策措施也在進一步落實,節能效果會進一步顯現。 今天有200多名中外記者參加了這場記者招待會。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