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鶴:我國經濟或已步入需求拉動型通脹通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02:40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數據來源:根據Wind資訊提供數據計算⊙銀河證券研究所宏觀部 高鶴 從經濟運行特征看,可以說,目前我國經濟已經步入了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的通道。作這樣的判斷,是基于以下幾方面的分析。 1、對GDP增長率的觀察表明,我國目前實際總需求大于潛在產出水平,存在較大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壓力。 為從總體上觀察中國經濟波動情況,我們利用1978年到2006年年度國內生產總值指數,選擇HP濾波方法,采用消除趨勢法來估算產出缺口,得到的產出缺口變化曲線圖顯示(見圖。估算中參數選擇100,圖中產出缺口曲線在縱坐標0值以上的部分是實際總需求大于潛在產出水平的階段,0值以下的部分是實際總需求小于潛在產出水平的階段),從1998年到2002年,中國一直處于實際總需求小于潛在產出水平的狀態,與此相伴的是經濟增長持續走低與通貨緊縮。而從2003年開始,國民經濟則又開始進入正的產出缺口階段,實際總需求大于潛在產出水平,表現出較大的需求拉動型通貨膨脹壓力。 2、從貨幣供應和需求總量來看,我國出現了貨幣供給被動擴張的格局,通脹預期明顯。 首先,我國居民和企業部門持有名義貨幣余額的意愿在持續增強。自2006年11月以來,M1 增速已連續超過M2增速,金融機構存款呈現活期化趨勢,居民對活期存款的需求迅速增加。這一是表明了我國經濟主體對通貨膨脹的預期在不斷增強;二也意味著近年來,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特別是資本市場的活躍,我國居民和企業部門的資產選擇行為和投資偏好發生了較為顯著的改變,微觀主體更愿意持有風險資產(股票、房地產等)。此外,近年來我國貨幣流通速度也扭轉了持續下降的格局,呈現上升趨勢。從1978年到2003年,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國內生產總值除以平均貨幣余額)一直保持持續下降(1988年、1994年除外)的格局,但是到了2004、2005年這一格局被扭轉,我國貨幣流通速度呈上升趨勢,2005年我國M0、M1流通速度的變化率分別達到4.52%和2.86%。貨幣流動速度具有順經濟周期變動的特點。這一格局的改變,其意義是值得關注的。 其次,近年來我國貨幣供應呈高速增長態勢,外貿順差和國外資本流入是導致人民幣貨幣供給被動擴張的主要因素。近年來,我國貿易順差持續擴大,國外資本大量涌入,再加上我國實行銀行結匯制,以及以穩定匯率為目標,使得中央銀行不得不被動大量收購外匯作為國家外匯儲備。我國外匯儲備與M1之比從2000年1月的23%上升至了2007年6月的75%。外匯占款的增加直接導致了基礎貨幣的投放,而且隨著國外凈資產占貨幣供應量的比重和外匯占款占中央銀行基礎貨幣比重的上升,國外凈資產的增長對基礎貨幣增長已經具有了支配性作用。 3、對物價指數的分析可以看到,上游產業價格的波動性、漲幅均大于下游產業,市場需求主導了消費領域價格走向。 不僅貨幣供應量的變化會導致經濟波動,而且貨幣進入實際經濟以及在經濟體系中運行的途徑,也會影響真實經濟變量和最終結果。這里,問題的關鍵是“誰先獲得新增貨幣”。 首先,近年來,我國各領域物價指數的變動呈現出“時間-結構”的特征,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的波動幅度和月均增長幅度都遠大于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中的生產資料價格指數的波動幅度和月均增長幅度又遠大于生活資料的出廠價格指數。 按照價格上漲帶動利潤上漲最后推動工資上漲的邏輯,我們不難理解2003年以來燃料動力、黑色金屬材料、鋼材、有色金屬、化工原料、木材紙漿和建筑材料等領域的公司利潤大幅上漲的原因。而相比較來講,2003年至今商品零售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的月均上漲幅度要小得多,這就意味著近年來原材料來的價格上漲基本沒有通過成本推動傳導到消費領域,在消費領域需求方仍能主導市場價格。 從各領域價格指數同比增長的波動幅度來看,越是遠離最終消費的生產過程,波動越劇烈。處于消費領域的生活資料價格、零售商品價格和消費價格指數的標準差都只是在1.5左右,而遠離消費的生產資料價格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的標準差分別高達3.80和4.55,波動幅度遠大于消費領域的價格波動。值得指出的是,價格波動大,對于行業處于龍頭地位的企業并非是壞事,由于利潤曲線對價格的凸性特征,價格波動反而能使企業獲得更多利潤。 其次,從價格傳導來看,上游價格變動能夠充分、快速地傳遞到中游;但是中游價格向下游傳導過程中存在斷裂,反而是下游價格拉動上中游價格,總需求對下游價格的影響起著主導作用。再從國際市場上來看,中國在原材料進口方面缺乏定價權,使得國際高原材料價格迅速傳導到國內,而加工制成品出口中國作為整體在國際市場上具有一定的定價權,這也使得上游原材料價格能夠順利地傳導至中游價格。但就CPI和PPI而言,出現了中游價格向下游傳導過程中存在斷裂的現象,反而是下游價格拉動上中游價格。 從目前中國經濟運行情況來看,CPI向PPI傳導,而不是PPI向CPI傳導,主要是由于一方面總體上商品零售競爭壓力較大,產品間替代性較高,從中間產品到下游產品的產業鏈條較長,很難將成本上升完全轉化為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也表明2000年以來,在國內總需求對價格的影響起著主導作用,而從國際市場上進口原材料加工再出口形成的價格傳導機制是相對封閉的,對國內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出口順差這一渠道進行的。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