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可再生能源2020年占比將達15%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6日 10:13 21世紀經濟報道
15年投2萬億 北京報道 本報記者 王娜 9月4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公布了我國<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全文,并由發改委副主任陳德銘進行了全面解讀。 <規劃>將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目標定為,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從當下的8%左右,提高到2010年的10%,并在2020年進一步發展到15%。 在新聞發布會上,陳德銘被問到最多的是如何保證上述目標的實現。他承認:“目前這個目標很多國家都還沒有制定,這是很大的挑戰和具有前瞻性的。”而完成這一目標所需總投資約為2萬億元。 陳德銘提出,要讓價格杠桿在可再生能源發展中發揮作用,這是解決可再生能源目前生產成本高、規模小、缺乏連續性等問題的一條思路。 15年投資2萬億 目前,中國能源消費70%依靠煤。陳德銘說,這樣的能源結構會造成環境不斷惡化。 因此,可再生能源闖入世界各國的發展視野,它包括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和海洋等。這些新能源具有資源潛力大,環境污染低,可永續利用等優良品質。 陳德銘認為,<規劃>提出了從現在到2020年期間發展可再生能源的規劃和保障措施。更為重要的是,各地在項目建設上要嚴格以<規劃>為指導和依據。 從目前世界各國可再生能源的資源狀況和技術發展水平來看,今后發展較快的除了水能外,主要是生物質能、風能和太陽能。而這些在<規劃>中也屬于我國在發展可再生能源未來15年的重點領域。 首先,水力發電是目前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中國提出到2010年,全國水電裝機容量從2005年的1.17億千瓦提高到1.9億千瓦,并在2020年擴展至3億千瓦。 在資源利用上,重點建設的是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瀾滄江、黃河上游和怒江等流域。但也要著手研究西藏東部水電外送方案,以及做好前述流域的利用規劃。 其次,到2020年,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要達到3000萬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達到1000萬噸,生物柴油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即15年間,生物質發電、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年均增速分別達93%、59%和2.6倍。 在新聞會上,陳德銘也屢次被問到發展生物質能與糧食安全之間的關系,他再次明確:“中國會堅持生物燃料的發展不和民爭糧,不和糧爭地。同時,甜高粱、小桐子,還有文冠果等以非糧原料生產燃料乙醇的技術已初步具備商業化發展條件。” 記者也從吉林燃料乙醇公司了解到,該公司已開始用秸稈和甜高粱等非糧作物加工燃料乙醇的嘗試。 除此之外,<規劃>要求太陽能發電總容量到2010年達到3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180萬千瓦。 陳德銘坦承,完成上述目標,對于中國來說是具有“前瞻性”和“挑戰性”的,因為,有“三座大山”擺在面前: 一是,目前除了水電和太陽能熱水器有能力參與市場競爭外,大多數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資源分散、規模小、生產不連續等特點,在現行市場規則下缺乏競爭力; 二是,還沒有形成連續穩定的市場需求; 三是,除水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和沼氣外,其它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水平較低,缺乏技術研發能力,設備制造能力弱,技術和設備生產較多依靠進口。 在資金保障上,<規劃>提出15年間要設立再生能源發展的專項資金,并與社會化投資相結合。<規劃>初步測算,從2006年到2020年,完成前述發展目標需要的投資總額是2萬億。 要讓價格杠桿發揮作用 為了解決上述難題,陳德銘贊成通過穩定的政策激勵,以形成支持可再生能源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讓價格杠桿在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中發揮作用。 今年6月,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的2.5分錢里,就包含了0.1分錢的可再生能源附加。這是中國第一次在電價調整中征收可再生能源附加。 “要考慮環境因素來定價。”陳德銘說。 他進一步解釋,將給二氧化碳排放少的、單位千瓦功率消耗煤或者是消耗其它能源低的,多些發電時間,以此來調整經濟效益。此外,為了更好地保護水力發電的生態環境和安置移民,也會對水電的價格逐步提高。 <規劃>透露,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正在制定電價和費用分攤政策。也就是說,根據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技術特點和區域狀況,制定和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并根據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適時調整。 另外,電網企業收購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所發生的費用,高于按照常規能源發電平均上網電價計算所發生費用之間的差額,附加在銷售電價中由全社會分攤。 其中,風電的價格形成極為敏感,此前很多風力發電企業認為,以“招標的方式定價”限制了風電的發展,這也是風電裝機容量實現3000萬千瓦目標的關鍵。 陳德銘再一次明確:“只有這種方式才能使風力發電的成本和價格逐步降下來。據我所知,絕大部分參加風電招標的企業對這個方法還是認可的。” 現在中國風電招標形成的價格比火力發電的價格要高出幾毛錢,這部分的價格在整個電網中給予了一定時間的補貼。要降低風電價格,就需要用比較先進的設備,設備成本十分高昂,價格自然降不下來。 那么,能不能像許多風電業內人士呼吁的,實行固定電價? 有專家分析,無法實現的原因是對中國的風能資源沒有把握,怕大家一哄而上造成浪費。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家發改委正在和國家氣象局聯合開展風力資源的調查,但這需要時間,特別是中國2/3的風力在海上,中國缺少海上的風力資源數據。 因此,要對離地面70-100米高空的風,365天中每天的風速、風量有一個準確的判斷,并且在10年到20年里判斷準確,以這些來確定電價,技術上基本上不可能。 鑒于技術和成本的兩大壁壘,陳德銘直言,“我們暫時還不能做到完全把電價放開。如果完全放開的話,可能煤電更多,風電、太陽能電更少。” 記者還從新聞會上了解到,國家還將對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設備制造等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力爭到2010年,基本實現以國內制造設備為主的裝備能力。到2020年,形成以自有知識產權為主的國內可再生能源裝備能力。 國企民企一視同仁 龐大的投資將帶來顯著的社會效益。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量分別相當于3億噸標準煤和6億噸標準煤,可以顯著減少煤炭消耗,彌補天然氣和石油資源的不足。 同時,環境效益也是相當客觀的。達到2020年發展目標時,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約800萬噸,減少氮氧化物年排放量約300萬噸,減少煙塵年排放量約4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約12億噸,年節約用水約20億立方米,可使約3億畝林地免遭破壞。 更為重要的是,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將累計解決無電地區約1000萬人口的基本用電。并通過農作物秸稈和農業廢棄生物能源的利用,可增加農民年收入約1000億元。 在實現能源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上,大型國有企業責無旁貸。<規劃>要求發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以上的企業,到2020年,它們經營的總的發電功率里面必須有8%以上是可再生能源。 陳德銘也給民營企業吃了顆“定心丸”。他說:“在可再生能源開發領域內,政府補貼不問企業所有制,市場規則、市場準入,對所有的企業都一視同仁。政府將支持、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