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國企改革怎么搞?國企出身的省長們有高招
文章導讀: 在“1+N”的國改頂層設計方案尚未完全出臺、央企改革大部分停留在“觀望”的氛圍時,進入國企改革落實年后地方國改的“自主”和“首創”,不僅是各省市內部謀求國企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全局范圍內具有試點意義的“蹚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曹煦 | 北京報道
(本文刊發于《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13期)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明兩年,要以改革促發展,堅決打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賦予地方更多國有企業改革自主權。
1月,時任國資委主任張毅在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上明確表態:各地國資委要堅持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改革的路徑與模式,充分發揮基層首創精神,不斷把國有企業改革推向深入。
在“1+N”的國改頂層設計方案尚未完全出臺、央企改革大部分停留在“觀望”的氛圍時,進入國企改革落實年后地方國改的“自主”和“首創”,不僅是各省市內部謀求國企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更是全局范圍內具有試點意義的“蹚路”。
記者注意到,一些地方國改的“經驗”,已經得到了決策層的認可和市場的期待。
專家:本輪國改
“地方國企走在了央企的前面”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主動和等待同時存在,是這一輪國企改革的基本特點。“地方國企走在了央企的前面。”
公開資料顯示,目前至少已有上海、山東、江蘇、浙江、云南、湖南、重慶、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青海、北京、廣東、河南、遼寧、廣西、寧夏、黑龍江、河北、吉林、內蒙古、甘肅、福建等25個省份明確出臺了國企改革方案。各地的方案不乏亮點,尤其在加速重組調結構、清退落后產能、資產證券化、員工持股以及組建投資運營公司等方面提出諸多落實要求。
“華東和西南片區又走在了地方國改的前列。”李錦說。以讓很多國企人士“聞之色變”的混合所有制為例,在多數央企還在意識形態層面對這一敏感卻又核心的改革焦點進行或保守或激進的爭論時,重慶國改已經悄然蹚出了路子。
重慶方面之前提出的發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五條路徑”:集團層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條件的企業都要積極改制上市,成立股權投資基金,大力推進基礎設施投融資PPP模式,企業內部實現員工持股,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
據重慶國資系統人士介紹,在集團層面推進混改的方案中,重慶商社集團有限公司即將實現整體上市,重慶信托、中新大東方國有股權全部公開轉讓退出;企業改制上市方面,新增上市公司兩家,1家IPO已獲初審會有條件通過,目前重慶市國資系統上市公司已達17家;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強化股權投資基金運作,發起設立的股權投資基金總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推動基礎設施PPP改革,市屬國有重點企業參與全市PPP項目20個,占全市55%,涉及金額1890億元,占全市82%;穩妥推進員工持股,選擇機電、四聯等集團部分下屬企業開展員工持股試點。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任澤平認為,以混合所有制為導向的改革將加速,包括整體上市以及整合重組均是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路徑。
福建省委省政府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實施意見》似乎佐證了任澤平的觀點。這份3月16日發布的“福建國企改革指南”指出:到2020年,資本證券化率大幅提高,省屬企業80%以上的競爭性業務國有資本實現證券化。更讓外界對福建國改一致點贊的是,該文件還提出,2020年前福建實現國有資產企業政企脫鉤。
如果說混改關系著國企的前途,那么薪酬改革無疑關系著國企高管的前途。
針對薪酬制度改革,福建省提出,對各級黨委和政府及其所屬有關部門任命的國有企業領導人員,嚴格規范薪酬結構,合理確定基本年薪、績效年薪和任期激勵收入水平。對通過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其薪酬結構和水平由董事會按照市場化薪酬分配機制確定。
河北省提出,各地市應根據當地工資水平加強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管理,國有企業負責人任期激勵收入要按照5∶3∶2的比例分三年發放,國有企業內部不得為負責人發放各種名義的獎金及實物獎勵。
湖北省則明確,對組織任命的企業領導人員,合理確定并嚴格規范其薪酬水平;對市場上公開招聘的企業領導人員,其薪酬水平參考人才市場價位協商確定。
地方這種打破國企領導“亦官亦商”的做法受到外界好評。在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看來,差異化薪酬分配辦法打破了薪酬“一刀切”的做法,市場化選聘的職業經理人實行市場化薪酬,將打破“大鍋飯”,建立比較好的激勵機制。
這些“以點帶面”的探索能否成為“模式”,并為更大范圍內的改革賦予啟示,外界還在拭目以待。李錦認為,“改革需要更多這樣的破局者,否則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甚至沒有雨。”
受到馬凱副總理肯定的“江西樣板”
江西是另一個頗具“先鋒”意義的改革范本,該省的國改工作還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馬凱的肯定。馬凱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江西代表團審議時表示,希望江西在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上走在全國前列,打造國有企業改革“江西樣板”。
江西的國改做了什么?據江西省國資委主任陳德勤介紹:一是積極推動五大集團的戰略重組;二是在省屬國有企業里推行了五個改革試點;三是打造了三個國有資產投資運營的平臺公司;四是對全省國有資產進行了集中統一監管;五是轉變了國資監管的職能,下放了一批國資委管理職能和審核的事項。同時,江西對省屬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進行了集中剝離。
這些聽上去并無多少新意的“提法”,在江西卻真正落地。以江西銅業集團為例,江西省國資委采取先試點后推開的方式在江銅集團開展了改革試點,分兩批取消和下放了38項審批、核準、備案事項,制定公布了國資委權力清單(含24項出資人權力事項)、責任清單和履職事項清單。同時明確,凡清單內未列入的事項原則上都由企業自主決策,讓企業“舒筋骨、增活力”。
江銅集團董事長李保民說,自主拓展、自主決策、自主經營的“三自”試點為江銅集團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配合“三自”試點,江銅集團重點實施了16項改革,主要包括集團改制、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營銷體制改革、組織績效考核改革、管控模式調整等。企業市場反應能力大大提升,行業地位得到了鞏固。“在行業深度調整期,我們能連續3年位列世界500強榜單,并且排名不斷前移,就充分印證了這一點。”李保民深有感觸。
在陳德勤看來說,江西國資國企改革的主要經驗是“三先三后”和“三宜三不”。所謂“三先三后”,即先在改革過程中進行預熱,然后逐步推開和研究部署;先進行試點,然后再根據試點的情況逐步推廣試點經驗;先革自己的命,后去動別人的奶酪。陳德勤表示,“所謂先革自己的命,就是我們首先要轉變國資監管的方式,要改變國資監管的一些機制,提高國資監管的效率。比如要把屬于國資委原來管得過細的、應當屬于企業的一些管理事項,全部下放給企業,賦予企業獨立的市場主體地位。”
另一個是堅持“三宜三不”,即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是堅持宜進則進,想做大做強,就要大膽地推進;宜退則退,有些屬于競爭性行業的,要積極地堅決地退出;宜混則混,使企業真正實現一種多元化和市場化的機制。陳德勤說,“在改革過程當中,在‘三宜’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做到總體改革不等待、不拖沓,也不搶跑,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整個國資國企改革按照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要求,依法依規地推進,真正做到蹄疾步穩,然后有效、高效地推動國資國企改革。”
有企業經歷的官員助推地方國改
多名有國企任職履歷的行政主官在地方國企改革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山東省省長郭樹清在建行任職期間,就以大力推動建行建立現代銀行制度聞名,到山東后其在全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真正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任務。踐行這一思路的郭樹清在今年兩會回應媒體關于山東國企改革的關切時說:(山東)2014年就制定了相關改革意見,重點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過去的省屬企業都成立了股東會,建立了比較規范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并設立相關人才庫,實行嚴格的財務制度,要求所有省屬企業按照上市企業標準制定財務報表。
郭樹清還舉了一個例子說明制度的重要性,“我們發現一家大的煤礦集團,由于歷史原因,親戚朋友都在一個集團,產生了很多的關聯交易,而且是不透明的,引起一系列問題。8000多家供應商,其中7000多家是有問題或者不必要的,都清理掉了,當年減少成本15個億。”
曾擔任華能集團董事長的山西省省長李小鵬在今年兩會上對媒體透露,國企改革是山西下一步工作的重點,目前正在制定計劃。李小鵬表示,除了按照國家的要求,推進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投資和運營公司的建設等之外,(山西)還要針對煤炭企業的改革,如推進煤炭企業結構性重組,推動煤炭企業分離辦社會的職能,以及煤炭企業內部的改革,這些都在國企改革的內容之中。
作為鋼鐵大省河北省的省長,有過多年央企高管經歷的張慶偉在推進河北國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時多次定調:將緊緊抓住處置“僵尸企業”這個“牛鼻子”,進一步加大鋼鐵企業兼并重組、產品提檔,帶動全省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今年兩會上張慶偉公開表示,河北今年將再壓減煉鐵產能1000萬噸、煉鋼產能800萬噸,而未來5年河北鋼鐵產能“天花板”為2億噸。“就是相當于把現在河北60%的(鋼鐵)企業關停、整合,職工安置也制定了詳盡的方案,河北已經在這兩年摸索了一定的規律。”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柯敏 SF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