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劉劍剛:跳出一畝三分地 天津自貿區是京津冀的自貿區
新設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區以及上海自貿區擴圍的消息確定后,引來各方關注。
成立已一年的上海自貿區,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新設的三個自貿區也有著各自的定位和功能。有一點是相同的:四大自貿區都承擔著行政體制改革和建立完善現代治理體系先行先試的使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這四大自貿區所在地商務系統的負責人,本報將陸續推出系列報道,看看他們眼中的自貿區又是什么樣的。
每經記者 周洲 發自北京
中國 (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天津自貿區)是北方唯一一個自貿區。12月29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見到了在京參加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的天津市商務委員會主任劉劍剛。
“三個新設的自貿區都有自己的定位。廣東自貿區立足港澳融合發展,福建自貿區立足對臺經濟合作,天津自貿區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劉劍剛說,“天津自貿區是京津冀的自貿區,不是天津一家的自貿區,是制度創新高地,要打破自家的一畝三分地。”
定位從對外變為對內
“天津港片區,實際上只留了個30平方公里的東疆保稅港區。”劉劍剛說,“以前申報的時候 (天津港片區)是112平方公里,后來只保留了這30平方公里。”30平方公里的東疆保稅港區是天津港的一部分,其中10平方公里是海關特殊監管區,也即圍網區。
此前,在包括天津港區、中心商務區等在內的申報方案中,天津自貿區的面積達到260多平方公里。
根據12月28日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發布的四大自貿區擴展區域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天津自貿區包含了天津港片區共30平方公里、天津機場片區共43.1平方公里、濱海新區中心商務片區共46.8平方公里,總共119.9平方公里。
這3個片區將各有側重。據劉劍剛介紹,東疆保稅港區主要試驗貿易便利化;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是以金融為主的服務業、高端制造業還有為其服務的生產性制造業;機場保稅區則是先進制造業包括飛機制造在內的集聚區。
“天津自貿區正式掛牌試驗后,肯定先考慮北京和河北的特殊監管區,將一些可行經驗先向曹妃甸等地復制。”劉劍剛說,廣東、天津、福建三個新設自貿區都有各自定位。
“天津自貿區和那兩個(廣東自貿區和福建自貿區)還不太一樣。自貿試驗區本來是對外的開放園區,京津冀協同發展則是國內的一個城市發展戰略。”劉劍剛說,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未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前,天津的東疆保稅港從2007年就開始探索成立自由貿易園區,對東北亞的經貿投資是其戰略重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方案中,天津很重要的一個目的是疏解北京的人口、環境和交通壓力,服務北京。
三地如何協同一體化發展?“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打破自己一畝三分地的想法。”劉劍剛說,“天津自貿區不是我們地方的試點,是國家的試點。天津自貿區是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平臺,為京津冀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一個制度創新高地。”
國務院要求四個自貿區進行對比試驗和互補試驗。“怎么對比?怎么互補?既要復制推廣上海的經驗,又要有自己的特點。”劉劍剛說,為了“復制”,天津市和濱海新區的領導“不斷地去、反復地去”上海自貿區學習。
至于“特點”,劉劍剛認為要立足于中央對各地自貿區的定位,立足于“你還有什么創新、你對周邊有什么帶動”。
金融復制尚不明朗
12月26日,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向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作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上海、廣東、天津、福建四大自貿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草案說明。四大自貿區的試驗內容與“外資三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以及《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等法律的有關規定不一致,共涉及4部法律12個條款。
4部法律涉及的條款和行政審批將從2015年3月1日起調整,在3年內執行。這是四大自貿區跟國內其他海關特殊監管區的不同之處。
四大自貿區最引人注目的,是金融和服務業開放。已經先行先試的上海尚在金融開放方面顯得小心謹慎。
劉劍剛稱,現在來看,對新設立的自貿區,除了金融創新的部分職能不再復制以外,其他都能復制。
現在央行[微博]對上海自貿區的金融開放有30條支持措施,證監會[微博]、銀監會、保監會也有21條支持措施,“一行三會”共51條支持措施,也算是自貿區條例的基本框架之一。
“最起碼看要FTU(同業機構自由貿易賬戶)給不給復制。不給這個就做不了‘一行三會’在自貿區內支持的這些(試驗)。”劉劍剛說,如果不給的話,天津自貿區就做點別的,“比如融資租賃和外匯管理便利化,最起碼實現匯兌便利化。”
融資租賃是天津的特色之一,基本都集聚在東疆保稅港區,以飛機、船舶、大型設備融資租賃為主。“天津的金融創新有基礎。現在對天津自貿區的金融政策不是太明朗。”劉劍剛說。
至于負面清單,“我們早就編制了。對照著上海自貿區2014版的139項特別管理措施,我們列了132個,比他們少7個。”劉劍剛告訴記者,天津以制造業為基礎,負面清單要突出制造業。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陳寅12月29日稱,回顧上海自貿區一年多的發展,截至2014年11月底,區內投資企業累計達2.2萬多家,新設外資企業2114家,同比增長10.4倍。境外投資加速發展,已辦結160個境外投資項目,中方對外投資額累計近38億美元。貨物“先進區,后報關”,入庫時間平均縮短2至3天,企業物流成本降低10%左右。
當《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問及天津自貿區是否在掛牌后的一年半載之內能做到這種爆炸式的增長時,劉劍剛笑稱,“那就看我們的本事了。上海自貿區的外高橋保稅區,前20年才有七八千家企業注冊,現在短短一年多翻了一番。我們如果做好了,可以預見能翻兩番。”
至于天津是否會利用好2015年有可能正式實施的中韓自貿區機遇,劉劍剛說,現在只是對天津的港口有利好。“地方不大認識得到大的對外自貿區戰略對地方的好處,沒盯著FTA(一般指國家和地區間的自由貿易區),現在都盯著FTZ(自由貿易區或保稅區),都盯著國內的自貿區,都以為這是政策洼地。其實中央要求的是創新高地,沒什么政策優惠。”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